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2六国论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2六国论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

ID:47397715

大小:348.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08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2六国论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2六国论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2六国论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2六国论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2六国论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2六国论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 六国论[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六国互丧(sànɡ) 赂秦(lù) 思厥先祖父(jué)暴霜露(pù)草芥(jiè)颠覆(fù)与嬴(yǔ)洎牧以谗诛(jì)(chán)革灭殆尽(dài)胜负之数(shù) 为国者(wéi)积威之所劫(jié)苟以天下之大(ɡǒu)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兵(2)亡(3)暴(4)犹(5)始(6)与(7)以(8)于(9)或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

2、词)以礼相待(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名词作状语)按道理13(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6)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至于颠覆古义: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连词,表示另提一事。(2)其实百倍古义:它的实际数目。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3)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5)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不可以。(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

3、事,前例。今义:①指真实的或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②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判断句)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译文: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使用武力的效果啊。(3)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译文: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5)洎牧以谗诛。(被动句)译文: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6)赂秦而力亏,破

4、灭之道也。(判断句)13译文: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7)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句)译文: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8)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译文: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常识·速览]大器晚成的文豪——苏洵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且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欧阳修的赏识与力荐,一时朝野争相传诵,文名大振。北宋建立之后

5、,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干政之祸,朝廷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严令将帅不得专兵,致使军队战斗力衰弱,加之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致使军事上极端软弱,对不断袭扰北方、西北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统治者为求苟安,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其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为讽谏北宋王朝,苏洵写下了本文。其实,六国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苏洵抓住赂秦来立论,是为针砭现实服务的。1.文学常识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

6、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2.文化常识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13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本文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但作者并非为论史而论史,而是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借古讽今,

7、批评北宋王朝对辽、西夏的军事袭扰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劝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为“积威之所劫”,奋起御侮以维护统治。[文脉·梳理]【答案】 ①赂秦而力亏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诸侯赂秦的错误做法的一项是(  )①大则得城 ②以有尺寸之地 ③举以予人 ④明日割十城 ⑤奉之弥繁 ⑥诸侯之地有限A.①③⑤    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⑥【解析】 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