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语文: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ID:47422326

大小:11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2

语文: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_第1页
语文: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_第2页
语文: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_第3页
语文: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_第4页
语文: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5.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

2、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  投影: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3、。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来源:学科网] 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

4、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5.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

5、人选用“嘶哑”一词,爱国者,因沉重的苦难而生发的焦灼,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2)土地----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来源:学科网]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

6、于这片土地。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7、。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五、布置作业[来源:学科网ZXXK]   根据《我爱这片土地》一诗,写一篇评述性短文。第二课时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一、导入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

8、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