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哲课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大学马哲课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ID:47442719

大小:9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11

大学马哲课考试重点(复习资料)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大学马哲课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课件整理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P3),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3.、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起来的,尤其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理论的直接来源。4、科学前提(自然科学):19世纪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5、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

2、理论体系,而是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到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P136、马克思主义的内涵1)从创造者看,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从继承者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毛、邓等人的理论。3)从马克思主义的标准看,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马恩相一致。4)从它的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其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经是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社。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

3、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革命性:1、彻底的批判精神2、鲜明的政治立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2)科学性:1、认识并利用规律2、深刻性3、经受实践检验并随实践发展科学性和革命性都以实践性为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并不是所有的新提法、新论断、新举措、新形式都可以称为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最高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近期理想(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0、马克思

4、主义是行动指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P25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3)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2、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回答的重大问题)13、哲学世界观世界观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1

5、4、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15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是本原——本体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Materialism)和唯心主义(Idealism)两个基本派别。16、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认识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18、在世界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9、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

6、质观:物质=具体物质形态个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原子部分共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客观实在共性20、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据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恩格斯21、物质范畴的含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第一: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理解物质意义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意义2: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

7、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二:这一定义从个别中把握一般,既把哲学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形态区别了开来,又找到了它们的联系。意义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对多样的物质结构、形态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正确地把握了个性与共性,绝对于相对,暂时与永恒的关系.意义4:体现了唯物自然观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建立起了彻底的唯物主义2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23、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性1)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会导致形上学。

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2)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非物质的运动,设想非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唯心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