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ID:47466671

大小:60.8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1-11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使用(1-4题,每题3分,第5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  A.点缀(duō)掂(diān)量喝彩(cǎi)酣(hān)睡  B.袅娜(nuó)斑驳(bó)踱(duó)步参差(cī)  C.回溯(sù)璀璨(càn)萦(yíng)绕吐哺(bǔ)  D.暧暧(ài)阡(qiān)陌脉脉(mò)澄(chéng)江  2、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双节”长假首日,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因免费通行成为中

2、国式拥堵中的一道别样风景,专家认为中国高速公路全面取消收费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企求一挥而就。相关机构应该关心的是,免费之后该怎样治理拥堵?不能因噎废食,让拥堵成为继续收费的理由。  A.别样B.循序渐进C.一挥而就D.因噎废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缓解企业用工燃眉之急,增加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政府推出了面向优秀农民工、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和技术工人招调入户。  B.新华社在报道中指出:因为发生外滩踩踏事件,一些地方称要取消类似大型活动,这是因噎废食,关键是相关部门的预案、保障应

3、对措施要跟上。  C.在“神十”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中,“天宫一号”能否扮演好一个引导者和指挥管理者的角色,是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的关键。  D.据交通安全部门统计,近日发生在全国各地高速路上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超速、超载、酒驾等不文明行为导致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

4、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  5、在语文必修2的课文中,我们随着几位作者游览了很多风景名胜。假如你到下列景点中的其中一处去旅游,请你在景点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够体现出该景点的自然、人文景观特点,表达要鲜明、生动,不超过40个字。(8分)

5、  ①浙江省绍兴市兰亭景区  ②湖北省黄冈市东坡赤壁景区  ③安徽省含山县褒禅山景区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不过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

6、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个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但仅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

7、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个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

8、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个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