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正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正稿

ID:47471979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1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正稿_第1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正稿_第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正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正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如何让学生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襄阳市襄州区小集小学杨丽莉【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行为行为回归升华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融入、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关键词】生活化  经验  品德行为 习惯 升华  提高  回归品德是一个人走

2、向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会与其品性、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在社会这个群体组织里,个人品德决定着大家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从而形成大家对自己的期待和认识,无形中就确立了你在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品德、习惯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上,也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对于朋友、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由好品德、好习惯塑造形成的良好形象会让个人赢得广泛的尊重,成为事业及其它方面向上的阶梯。好的品德、习惯会有着极强的公众影响力。在现实生活中,好的品德、习惯处处体现出价值,会令家庭和睦、邻里互敬、朋友帮扶

3、、同事友爱……可以说,优良品德,是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出了无穷魅力。表现在小事及细节方面,体现出谦让、关爱、诚实、勤劳等品质。既然品德、习惯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让在孩子们也能有好品德、好习惯,走出去都能体现好素质,甚至影响一生呢?我觉得这与《品德与社会》课怎么上有着重要关系。《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

4、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身教重于言传,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一、 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

5、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学习专业....目标。要确立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比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善待他人》一课时,考虑到我所在的学校都是当地的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缺少家长的指导和对他人的关心,缺少欣赏的眼光,宽阔的胸怀和对他

6、人的赞美。对交通法规也缺乏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虽然学校、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则收获甚微。借助这节课,我想从细微之处入手,告诉学生要对人友好,不要嘲笑、伤害身体有缺陷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并给以真诚的赞美。让学生学会常见的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他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手势,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这堂课的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更多学生不常能看得到的一些交

7、通知识,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努力让行为规范从生活中来,在经过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去。二、 选取素材要源于生活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现在的新课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不管怎么说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是喜欢使图中人物、文中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就

8、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探寻学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点,设计成类似的情境(小品、生活情境剧);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动画等,供学生探讨、解决,以实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品质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比如《善待他人》这课中,通过真实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