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ID:47474831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11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_第1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_第2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_第3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_第4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基于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换言之,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都必须由核心素养来引领。然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有着许多传统教育的弊端:重知识轻能力,即便是知识,也是学科分隔,碎片化;重结果轻过程,专注于“授业解惑”,

2、忽略了自主、合作与探究,导致思维僵化;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各种补习,特训,看似多元,却缺乏基因、内核型素养,没有留下与孩子未来发展的接口……秉承百年来积淀的办学理念,我们工业路小学从未偏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近年来,我们将新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融合,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实践证明,依托丰富多彩分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大面积大幅度的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其实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早已开展。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波等

3、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例如美国的“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与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国内也有许多学校着手了探索。清华附小,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在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上

4、这些都可资借鉴。但我们始终认为,依据国情、校情、生情进行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培植,才会是有意义有成效的,才会让立德树人目标落地生根。二、研究依据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将课程的实施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学校要研究如何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与课程体系内容和框架有机融合,达到最大可能的效果。2、国家教育规划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促进

5、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也应该作为开发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标准。同时,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奠基性工作。3、研究成果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载体。专业....不少名校的研究表明,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成功的教育。三、研究价值1、本课题研究能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一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意识。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

6、发展是当今教育领域的大走向。它关注的不仅是“教什么”“怎样教”,更是解决的“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关键的教育问题。因为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教育主要有两个目标:培育个体和教育国民。一方面,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培养、塑造儿童青少年能力与品行的责任,并最终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保持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个人也肩负对社会和国家的义务与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如孵化器,日渐滋润和促进合格公民的诞生、成长

7、。2、本课题的研究将助推学校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课程是核心素养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的土壤。研发校本课程,着眼于核心素养培育,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必定会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学校的进一步改革发展也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助力。  四、概念界定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一经习得便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校本课程建设”:指的是在一定的

8、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学校和教师应由科学的课程观主宰,确定校本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设置好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重新构建适合学生素养和能力发展的课程系统,形成具体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大框架。五、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坚持立德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