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

ID:47480107

大小:1.46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1

磷酸戊糖途径_第1页
磷酸戊糖途径_第2页
磷酸戊糖途径_第3页
磷酸戊糖途径_第4页
磷酸戊糖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磷酸戊糖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磷酸戊糖途径(磷酸己糖支路)1.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在组织中添加酵解抑制剂如碘乙酸或氟化物等葡萄糖仍可以被消耗,证明葡萄糖还有其它代谢途径。2.磷酸戊糖途径的全过程涉及到二至七碳糖的相互转化以6个分子的葡萄糖参与反应。(1)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催化下:不可逆的,反应的产物NADPH是此酶的负调节物。(2)在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酶的催化下:(3)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催化下:CO2生成的特点:来源于6-磷酸葡萄糖的第一位碳原子。(4)上一步反应的6分子5-磷酸核酮糖中,有2分子在磷酸核糖异构酶的催化下异构

2、化成5-磷酸核糖:-8-在其异构化过程中,形成一个烯二醇式中间产物:这种互变方式也是其他醛糖-酮糖互变异构的方式。(5)另有4分子5-磷酸核酮糖在磷酸戊酮糖表异构酶的催化下异构化成为5-磷酸木酮糖:(6)在转酮酶的作用下,以上反应生成的2分子5-磷酸核糖与2分子5-磷酸木酮糖起反应,形成7-磷酸景天庚酮糖和3-磷酸甘油醛:(7)在转醛酶的催化下,7-磷酸景天庚酮糖和3-磷酸甘油醛进行反应,形成四碳化合物4-磷酸赤藓糖和6-磷酸果糖。(8)第5步反应中还剩下的2分子5-磷酸木酮糖在转酮酶的作用下,再与4-磷酸赤藓糖反应,

3、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8-(9)以上反应的产物中有1分子3-磷酸甘油醛异构化为磷酸二羟基丙酮:(10)余下的1分子3-磷酸甘油醛与磷酸二羟基丙酮反应,生成1,6-二磷酸果糖:(11)在二磷酸果糖磷酸酯酶的催化下,1,6-二磷酸果糖脱去1个磷酸基,转变成为6-磷酸果糖:(12)至此,共有5分子6-磷酸果糖生成,在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下,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径的总反应式为:说明:①是位于细胞质的代谢途径。②合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并非是开始反应时的分子骨架-8-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1)NADP

4、H的生成及其功能特点:是生物体内NADPH来源的主要途径①在许多物质(如:脂肪酸,胆固醇,类固醇)的生成合成中作为H和电子供体。②NADPH是生物体内一些酶的辅酶。(2)在磷酸戊糖途径中,5-磷酸核糖是重要的中间产物。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酸、ATP、ADP、核酸的原料。(3)磷酸戊糖途径中4-磷酸赤藓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4-磷酸赤藓糖是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原料,因而磷酸戊糖途径与蛋白质代谢关系密切。(4)磷酸戊糖途径与糖酵解有着共同的中间产物,因而两条途径是可以互相转变的、互相协调的。-8--8-

5、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是放能阶段,三碳糖生成丙酮酸,共产生4分子ATP。总过程需10种酶,都在细胞质中,多数需要Mg2+。酵解过程中所有的中间物都是磷酸化的,可防止从细胞膜漏出、保存能量,并有利于与酶结合。1、碳骨架的变化:6C糖→2个3C糖葡萄糖→2乳酸或葡萄糖→2乙醇+2CO22、能量的变化酵解(产生乳酸)2ATP发酵(产生酒精)2ATP物质代谢放能过程ADP+Pi→ATP吸能过程葡萄糖酵解总反应式为:葡萄糖+2Pi+2ADP+NAD+→2丙酮酸+2ATP+NADH

6、+2H++2H2O-8-乙醛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l可以二碳物为起始物合成二羧酸与三羧酸。在植物和微生物内则发现脂肪转变为糖是通过乙醛酸循环途径进行的。说明:①乙醛酸循环一般不存在于动物体中。②将乙醛酸循环作为三羧酸循环的支路是不正确的。-8--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