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

论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

ID:47481937

大小:20.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1

论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论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论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论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吴奕博汽车系94班摘要:五言体诗歌在汉末发展成熟,逐渐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体例。它与之前的四言诗歌仅一字之差,但带来了很多深远的变革。究其原因,牵涉历史文化审美创作诸多方面;而探究其发展历程,也有助于考察这一时期中国语言、文学乃至音乐的发展历程。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五言诗;汉语;中国古代音乐;本文将讨论在汉乐府至魏晋时期成型的五言诗的渊源和发展,希望能从多方面寻求例证,共同探讨这个话题,故笔者查阅了有关汉语言发展,词汇学,语音学,古乐发展史,诗歌发展史等多方材料,希望能得出综合性的结论。

2、虽然这些材料都对论述这个议题有所帮助,但由于所掌握的知识和材料有限,且各方材料较难相互佐证,最终呈现出的只是一个不完整的思考过程,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材料的陈列。不足以为论文,但为一学习研讨的过程,头绪不整,思路未理,请老师见谅。古代诗歌,所传世的最古老作品就是诗经,它的体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五言六言句,但主体节奏依然是二字节奏。举例说明,卫风《静女》一篇中,全诗三小节十二句,五字句有“俟我于城隅”和“匪女之为美”,其中“于”为介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构成后世五言诗的三字节奏(但后一句似乎没有必要取消

3、独立性,也可以人为是为和曲而添加的音节,当然这个解释也不影响这句本来的二子节奏)。而汉代的乐府歌词,其来源、采写、修订、功用和诗经并无二致,但这时的诗歌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早期乐府的诗歌接近楚辞体式,西汉时期的“铙歌”十八曲,为汉初传入的北狄乐,补添歌词而成。《有所思》为其中一首。其中间夹诗经、楚辞,五七言,长短句等多种句式,变化很丰富。从一个侧面也可以印证这是和北狄曲而作,需要更多的变化以适应少数民族的曲风。“从今以往,勿复相思”为二字节奏,但语言感觉和诗经稍有异处;“何以问遗君,双珠戴帽簪”是典型的

4、五言三字节奏,可以分割为“何以/问/遗君,双珠/戴帽/簪”,而诗末“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虽为七言,但用词组织和节奏都与近体七言诗不同。两汉间的乐府诗,多见这种形式,而逐步向五言诗歌靠拢。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与汉文化承袭楚文化而立,而在中原地区发展,逐渐吸收中原文化有密切关系。秦末汉初人物,多吴楚人士,他们对汉朝文化主流产生了很大影响,楚歌体的推广就是其中一个方面。相传为汉高祖所做《大风歌》就是明显的和楚歌而唱。与之相对应的,汉末直到魏晋,五言诗开始占领主导地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汉末《古诗十

5、九首》和建安文学中的五言诗词。五言诗体式与四言有很大区别,但形式规整上,这一时期的五言诗与四言诗的诗经有些许相仿之处。我们姑且可以推测,这是汉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原周王畿之地,接受中原民歌风格的结果。但五言诗三字节奏的出现,最早却是在楚辞之中。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其中“长太息”“哀民生”“洞庭波”“木叶下”,都是诗经中不会出现的词组,也不会出现的三字为一组的节奏。而这些节奏,经过两汉三个世纪左右的变迁,逐步过渡到完善的五言体诗歌中:“生年不

6、满百,常怀千岁忧”“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从上文中,我思考并列出了一下几个可能在四言向五言过渡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汉语词汇和读音的发展;2、中国音乐的发展和变迁;3、表意的丰富和语言应用的灵活性;中国上古汉语的词汇和音韵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一个切入点。秦汉以后,汉语的书面形式已经僵化了,跟口语逐渐脱节。[1]这一时间也许不晚于两汉,而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部落相互吞并联合,造成语言的大变革,并形成了统一的

7、官方语言。《论语·述而》中有“子所雅言,诗书执理街雅言也”证明四书五经以及诸子百家著作都已经使用了统一的官方语言来书写。[1]同时也说明,在此之时一定广泛存在着与“雅言”相对应的各种方言,否则确立“雅言”便无必要。虽然基本不同于现在各地方言格局,但“十里不同音”在当时也可初见端倪。诗经时代,国风多出于王畿千里之内,形式和语言上稍有出入但差别不大;而镇守社稷的几个诸侯国只有秦、齐在内,其中秦地处周朝祖先故地,是周室正统与戎狄文化的融合,接近中原文化;齐国对文化发展非常重视,曾建稷下学宫,广招诸子,文化上受中原

8、正统影响深厚。诗经呈现出的统一体式和风格,大概和以上所述有很大关系,这也正是不曾进入诗经体系的楚辞和燕乐仍保留自身特色的原因。从词汇上来看,上古汉语多单字词语。最早确立的有关自然现象、自然物、方位、亲族等词均为单字。诗经中所罗列的意向,基本都是单字名次和单字形容词组成的词组,如“彤管”“硕鼠”“美人”等,而后世诗歌中“玳瑁光”“园中葵”等,就因词汇的发展出现了三字节奏。另外,诗经中较少在一句中使用一个以上的意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