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

ID:47482322

大小:54.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11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_第1页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_第2页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_第3页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_第4页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沪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语文试题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2、此夜曲中闻折柳,。(《春夜洛城闻笛》)3、,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4、时人不识凌云木,。(《小松》)5、已诉征求贫到骨,。(《又呈吴郎》)6、周公恐惧流言日,。(《放言五首》)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长精神”的意思是。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二十三年”是指诗

2、人遭贬谪的时间。B、作者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C、“沉舟”、“病树”均为作者自比,惆怅却不消沉。D、诗歌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下见小潭(2)隔篁竹(3)佁然不动(4)俶尔远逝10、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

4、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10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12、文章第四节主要写了什么?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鲁人身善织屦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

5、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10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一)《社戏》节选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⑴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

6、双喜⑵前篙,阿发⑶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⑷开船,在桥石上一⑸,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⑹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里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瘠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

7、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偷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7、下面所给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文中⑴至⑹的横线上停泊跳蹦拿拔围聚撑点摇碰撞磕支架18、文中⑴至⑹的动词,其表达作用是()10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熟练和敏捷的驾船技术。B、表现出农家少年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C、表现出孩子们看戏途中

8、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D、以上答案都正确。19、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表现了我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