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

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

ID:47483965

大小:49.3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12

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_第1页
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_第2页
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_第3页
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_第4页
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结题报告中格式  社会科学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

2、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

3、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

4、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结题报告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一、结题报告中常见的问题  1.从研究进度看, 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过程的叙述性材料。比如外出考察报告(有的写了,但仅用几十个字写出到某某地方考察就完了) 、基本情况调研报告、验收申请书等。  2.从课题结题总结看,有的基本情况部分概述不全;有些

5、地方缺少应有的数据及过程; 有的有一定成果,但缺少推广方面的材料。  3.从结题报告看,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缺少引文或引文附录, 看不出通过研究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研究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二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 给人一种勉强凑材料的感觉;三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实验研究成果。  4.从研究结论看, 大多数结题报告或论文都缺少理论上的升华,对材料及论文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提炼,没有理论的提升,结题报告只见“材料”不

6、见“观点”,苍白无力说服不了人, 更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推而广之。  5.从所附资料看,也有两大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一些所附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撰写不规范;二是一些研究论文比较粗糙,不仅行文不太规范,而且内容也不大充实。二、撰写结题报告须注意的几点  1.多参阅立项时所引的支撑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新信息。  2.仔细阅读课题立项时的研究进度计划, 尽量搜齐各阶段的过程性探索、研究资料。  3.重新审视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尤其是认真审视实验研究论文里的观点。  4.整合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演绎,尽量

7、提炼出该课题的创新观点,而不是罗列“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普遍观点。参考样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手机、电脑在全社会的普及与运用,更是让教学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形式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当代教育对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如何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与日常所需的手机、电脑结合起来,让现代技术真正为教育所用成为全社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设计(一)研究目标作为从

8、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们决定从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展开研究。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如下目标:1.通过研究,探索出微课的价值和必要性。2.以优秀教师为案例,探索出微课设计与使用的基本方法。3.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微课设计与使用的有效评价方式。4.通过研究,探索出提高微课设计与使用效果的学校保障机制。(二)研究内容1.微课使用的必要性研究。在研究中计划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微课的使用依据。计划通过研究微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