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终极重点总结

金匮要略终极重点总结

ID:47484753

大小:8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2

金匮要略终极重点总结_第1页
金匮要略终极重点总结_第2页
金匮要略终极重点总结_第3页
金匮要略终极重点总结_第4页
金匮要略终极重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终极重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匮要略金匮要略重点1、北宋王洙《金匮玉函要略方》后由林亿进行校订2、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辩证的核心,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3、以脏腑经络分内外: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4、病因三条:①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所因也”(深、内、重)②外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浅、外、轻)③其他:房室、金刃、虫兽5、未至而至:第一个“至”指时令,第二个“至”指气候。下同。6、冬至:农历

2、二十四节气之一,居“大雪”与“小寒”之间。7、甲子:是古代用天干、地支配合起来计算年、月、日的方法。天干10个(甲乙丙丁午井庚辛壬癸),地支12个(子丑寅某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互配合,自甲子始,至癸亥止,共60个。此处甲子指冬至之后60日,此时正当雨水节。8、少阳:古人将一年分为三阴三阳六个阶段,各60天,自少阳始,至厥阴止。少阳起,指冬至后60日开始为少阳当令之时。9、五邪:风、寒、湿、雾、饮食。其特点:①风:阳邪,其性散漫,多在午前侵犯肌表,病人脉多浮缓。②寒:阴邪,其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病人脉多紧急。③湿:其性类水,

3、重浊下流,常伤于身体下部,或以流注关节为主。④雾:湿中轻清之邪,易伤于身体上部,以侵犯皮腠为主⑤谷饪:膏粱厚味,易损伤脾胃,或形成宿食。10、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肝病虚证治法: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不适用于肝实证。虚实异治:虚证当补,实证当泻,实证以泻本脏为主,并安他脏,以防疾病蔓延;虚证以补本脏为主,并通过它整体调节以防他脏乘侮。11、

4、(看)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2、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病机在脏用攻法:有形无形相结合。病邪在里痼结不解,往往与体内痰、水、淤血、宿食等有形之邪相结合,医者当审因论治,攻逐其有形之邪,使无形之邪失去依附,则病易痊愈。例如,渴而小便不利,审其因若为热与水结而伤阴者,当与猪苓汤利其水,使水去热除阴复,渴亦随之而解。13、近其所喜,远其所恶:其,疾病。14、湿痹:痹,闭也。湿痹指湿邪流注关节,

5、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15、麻黄加术汤方中:白术四两16、微汗法的具体要求(微汗指服用发汗药物的汗出程度):①覆取微似汗②“温令被上”“坐被上”“以一被绕腰以下”特别在关节上③汗出时间“一个时辰”即2小时④汗出程度:“微微似欲汗出”微微的小汗,连续不断17、三附子汤侧重点,是否微汗①桂枝附子汤:有桂枝、生姜,故用治阳虚风湿且以风为主的症候。②白术附子汤:无桂枝而有白术,则用治阳虚风湿且以湿为主的证候。第8页共8页金匮要略③甘草附子汤:附子与白术相伍温里阳逐湿邪,桂枝与白术相伍振表阳而祛风湿,共起温阳补中,散风除湿的作用。三

6、方中都有附子,都用治风湿阳虚的病证。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用治表阳虚的风湿病证,但无桂枝附子汤证,风重于湿,故用桂枝而无白术;白术附子汤证,湿重于风,故用白术而无桂枝。甘草附子汤用于表里阳虚的风湿病症,特点是表里阳气皆虚,风与湿并重,故桂枝、白术、附子并用,且君甘草缓其药力兼和其里。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主证及或然证)2、臭:气味3、百合病救治

7、法:六个方子体现证变方变①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②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③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④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⑤百合病,渴不差者,栝楼牡蛎散主之。⑥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4、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看兼证)5、甘草泻心汤方:甘草四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斤 6、邪在于络,肌肤不仁

8、;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7、舌即难言:心开窍于舌,诸脏皆与舌相连,斜入于脏则心窍闭阻,故不能言语。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