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ID:47487298

大小:9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1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标认知: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重点: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过程。知识要点梳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

2、高度。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 距(v)应用倒正实虚放大或缩小u>2f倒立实像缩小f<v<2f照相机u=2f倒立实像等大v=2f特点:实像大小转折点f<u<2f倒立实像放大v>2f幻灯机u=f不 成 像特点:像的虚实转折点u<f正立放大虚像v>u放大镜规律方法指导:一、要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同学们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  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现在,我们利用这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

3、成像规律作图,作法:  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  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③物体分别放三个位置(u<f、f<u<2f、u>2f);  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  ⑤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  ⑦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  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的同侧;  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

4、的像为虚像,如图所示: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诀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口诀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口诀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

5、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三、放大倍数:  κ=初中阶段不必掌握,但应知道:①、当ν>μ时,成放大的像;②、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的虚像越大。经典例题透析:凸透镜的应用  1、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6、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  解析:照相机的镜头为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拍摄远景物,指的是景物离镜头较远,也就是物距较大.根据照相机的原理,像很小,像距很小,应当减小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胶片无法移动.只能将镜头后移,反之,在拍摄近景时,应当加大胶片与镜头的间距,将镜头向前移,由此可判定选项A不正确,选项B正确。  光圈是镜头前边开口的障碍物,它的作用是只让光从所开的口中通过,控制进入镜头的光量,在阴天,景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较弱,因此,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加大进光量,而光圈的数值越小,进光量越大,从而得知,选项C

7、正确。  答案:BC  总结与升华:  1、使用照相机时,需要的像要清晰,曝光适度,采用调节光圈、距离、时间的方法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物体固定不动,物距确定,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像距使物体成清晰的像在胶片上,应当说明,放大或缩小光圈,只能改变进入照相机光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像的完整性,决不会因为减小光圈使物体的像少了一部分。  2、照相机镜头变脏,因物体附着镜头上,因此成的是虚像,不会在胶片上留下污点的像,只是进入照相机光量的减少,使像片变暗。  举一反三:  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先要调节照相机,  A.增大

8、物距,使照相机后移  B.减小像距,可缩短暗箱长度  C.增大进光量,开大光圈  D.将快门数字调大  解析:没有人进入镜头,说明要成的像太大,若要使全体人员进入镜头,则需要使成的像小些,根据成像规律,像要变大,像距也须变大,而物距必须变小,反之,像要变小,像距也须变小,而物距必须变大,这样就需增大物距,使照相机后移,或减小像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