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余华作品中的暴力叙事【文献综述】

浅谈余华作品中的暴力叙事【文献综述】

ID:475033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8

浅谈余华作品中的暴力叙事【文献综述】_第1页
浅谈余华作品中的暴力叙事【文献综述】_第2页
浅谈余华作品中的暴力叙事【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余华作品中的暴力叙事【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浅谈余华作品中的暴力叙事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对于余华作品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小说《兄弟》的出版又掀起了一股研究余华的热潮。余华的中短篇小说,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暴力、血腥、冰冷、阴暗的。余华的作品之所以会充满暴力,应该和他看待世界的眼光密不可分。余华生活的时代和家庭以及社会经历,都是造成余华作品充满暴力的原因。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余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然后将他对世界的看法反应在他的作品中。因此本文就从余华对这个世界的本质理解的角度切入,谈谈余华作品中的暴力问题。余华的小说中,比较典型的体现暴力的作品

2、应该有这么几部,《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古典爱情》《世事如烟》《往事与刑罚》《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四月三日事件》和《兄弟》等作品。他的中篇小说《现实一种》就是典型的文本。这是一个同室操戈的故事,一家四口人在莫名其妙的相互杀戮中结束了生命。藏策的《血之讽喻——解读余华小说<现实一种>》认为兄弟之间的杀戮以及最后的山岗的尸体的解剖都是一种讽喻。是对80年代社会上曾一度极其推崇所谓高仓健似的“男子汉”神话的“戏拟”和颠覆。在杨厚均《冷酷是一种现实——从<现实一种>看余华的创作取向》一文中,认为《现实一种》描写了人性中残忍、冷酷的一面

3、,余华背叛了前贤们的社会批判以及救赎的角度,把这种冷酷和残忍视作人类与原本存在的一种自在状态并加以欣赏。余华的这种“嗜痂成癖”的态度是作者自身特殊经历与这一代人在社会转型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普遍心理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作者自我抚慰、自我生存的一种特殊方式。《古典爱情》是对传统故事的解构。在兴安《才子佳人文学传统的戏拟与嘲仿——读余华的<古典爱情>》一文中,认为余华对古典故事的解构和戏拟,是人为性的去嘲弄和否定传统的人为性,通过显示世界的一个隐喻的滑稽的夸张的翻版,剥去了虚假现实的美的幻幕,用正话反说的方式暗喻了人生乃至宇宙的真实的荒诞。在《

4、“文革”记忆与余华先锋小说的暴力倾向》一文中,认为《古典爱情》中人们在灾荒之年,为了生存而肢解、食用孩子和妇人的残酷。这些肉体暴力的描写,正是对“文革”“精神暴力”和“思想暴力”的释放。《世事如烟》描写了七个家庭和十多个人物的如烟世态。李春秋、李春芳的《冷漠的狂热——由<世事如烟>解读余华早期创作风格》一文中,认为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和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和存在的荒谬。余华的这种创作态度来源于作家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无论善恶,他都要保持一种理解之后的超然,并由此产生一种悲悯之心。在吴红伟《超越表面的真实——论

5、余华小说创作》一文中,认为“《一九八六年》展现的是历史,,一段似乎有年代、似乎没有年代的历史,时间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反应的是对历史的质疑。它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段历史没有年代,只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字:吃人……”“在《四月三日事件》中,死与非死都消失了它的界限:逃亡的界限到底是生还是死?……“逃亡”的背后仍然是死亡的阴影和存在……也许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对于死亡的叙述和描写,表明的不仅仅是死亡的形而上的本质,是人面对自身、面对死亡所显示出的脆弱和无能为力,它同时还显示出一种超越,对人肉体的、自然存在的一种超越。而余华要

6、做的就是把他心中的“真实的世界”用笔描绘出来。”在黎杨全的《世界的荒诞真相与活着的哲学——<河边的错误>新论》一文中,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荒诞的,人要正视现实的荒诞。马哲就犯了一个“错误”,他试图通过杀死“疯子”来消除荒诞。疯子本身就是非理性的象征,本就是荒诞世界的化身,马哲杀死疯子,就是试图消除荒诞,试图阻止人之死亡这个现实。然而死亡是不可能消除的,马哲杀死了疯子,他的杀人就延续了疯子的杀人,他就取代疯子成了荒诞的化身,最终他成了人们眼中的“疯子”。“疯子”仍然存在,世界的荒诞依然存在,——试图消除荒诞的行为却印证了世界的荒诞。《兄弟》延

7、续了余华的暴力叙述。在阮素丹的《血腥、金钱、紧张——试评余华<兄弟>中的暴力叙事》一文中,认为《兄弟》中的暴力具体体现在上下部的两种不同的暴力形式:“文革”的血腥硬暴力和现代的金钱软暴力。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兄弟》上部中余华用家庭的温情来化解“文革”暴力对人随意践踏造成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每次暴力叙事背后作者往往用很多细节性事件来表现李光头一家人之间的相濡以沫,而且用的是很诗意的语言开辟另一个“诗”的世界而非“血”的世界。《兄弟》下部写的是金钱的软暴力。人的幸福、人的价值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拥有多少金钱为标准的。上部的温情不复存在

8、,带给我们的却是物欲横流的人的荒谬和可笑。当人物的行为本身已经很可笑而不是残忍时,人物自己表演自己讽刺“幽默”随处可见时,幽默早已脱离了作家的控制。此时不再是一种消解,相反增加了恐惧感和紧张感。处在现实的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