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谱系考原创

舜禹谱系考原创

ID:47521617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2

舜禹谱系考原创_第1页
舜禹谱系考原创_第2页
舜禹谱系考原创_第3页
资源描述:

《舜禹谱系考原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史记》舜禹谱系考《史记》中对尧舜禹的谱系描述十分详尽,而谱系的源头全部指向一个人———黄帝,难道只有黄帝的子孙才能成为帝王吗。根据对史记的考察,笔者相信,尧舜禹的谱系应该为后人(司马迁及前代史官)附会而成。例如,《史记》中对舜的谱系是这样叙述的:“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再看它对禹的谱系是这样叙述的:“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从中

2、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舜与禹之间相隔不止一代,至少有百年的空白期。禹年长于舜百年,禹和舜也就不可能是“相禅让”的关系了,甚至如果说《史记》的谱系准确无误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舜所处的年代晚于禹所处的年代,其实传位的顺序应当是禹→舜呢?但是按这样的推论,夏王朝的创建者就不应当是禹,而是舜,其后禹的后代再从舜的手中夺回王位。又或者是在禹之后,禅让制依旧延续了一两百年之久。当传至舜时,禹的后代复辟。这样明显的历史错误不应当发生在司马迁的身上,那么便产生了一个问题:舜与禹的谱系错误是在《史记》写成之前就固有的,还

3、是《史记》写成之后被后人篡改的。据考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汉代统治者没有让三皇五帝“成为”自己名义上祖先,因而也就没有修改这段史实的必要,可以推断出并不是统治者所为。但正值汉武帝时期,当时汉武帝推崇儒学,而儒学的圣人体系是由尧、舜、禹、周公、孔子之流组成的,儒学一向有尊贤避讳的传统,是不是有可能是由后世儒家学者篡改的呢?笔者认为儒学在汉代并没有成为一统整个思想界的学说,基于儒学并没有成为统治思想,那么儒家学者也就同样没有能力去修改在当时也算是巨著的书。至于后世儒学一统思想界时,《史记

4、》已经流传甚广,此时再行欲盖弥彰之事,恐怕难以见效。如是在司马迁著《史记》之前就固有的错误,那么,为何司马迁没有修改呢?司马迁作为当时最负有盛名的史家,不会察觉不到这种低级的错误。但是古人曾认为所谓良史,应当贵缺,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流传的说法就是如此,而司马迁虽然察觉到了错误却由于他认为作为一名史官就应如实记录下来这种说法,将错就错呢?笔者就秉持这种观点,在《史记·滑稽列传》中似乎也能印证这一点:“其后百余年,楚有优孟。”优孟所处的年代(楚庄王时期)很明显是要早于淳于髡所处的年代(齐威王时期)的,司马迁不可能

5、在中间无端插上一句“其后百余年”,即使是笔误,楚庄王时期与齐威王时期年代之差也远远大于百余年,只能理解为当时传说即为此。也就能够给尧禹之间的谱系之误做一个合理的解释了。根据笔者对于中国远古史的理解,尧禹可能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但他们的谱系却很有可能虚假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美化祖先的出身。毕竟在古代,出身和血缘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出身就能代表统治的合法性,而黄帝作为百帝之先,中华民族的始祖,自然是正统中的正统,为了统治的需要,尧舜禹三人祖先都编造成黄帝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的谱系或为他们自己所编造,或为臣子、部下、子

6、孙所编造。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迁也就将民间所传作为史实记录了下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