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讲座

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讲座

ID:47534016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4

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讲座_第1页
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讲座_第2页
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讲座_第3页
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讲座_第4页
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  很多人认为:没病没痛,能吃能睡,这就是健康。对不对?这只是说你的肉体没有问题,如果我们说一个人“一丈柴九尺无用”,这丈柴没病没痛,能吃能睡,你说他健不健康?不健康,健康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病。那么健康是什么呢?  1948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都趋于完满的状态”。这表明,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是不是说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不错就是健康呢?会不会还漏掉什么?如果一个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但是他十恶做尽,机

2、关算尽,坏事做尽,好人害尽,健不健康?也不健康。所以1989年,WHO在宣言里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999年,WHO新制定的健康标准是:躯体健康方面:1)吃得快;2)走得快;3)说得快;4)睡得快;5)便得快。心理健康方面:1)良好的个性;2)良好的处世能力;3)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心理健康是什么  健康知道了,那心理健康又是什么?不能满足于没有问题,而且还要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这才是心理健康,十全十美是不可能。最起码要没有心理问题,第二是状态良好,心情愉快精神爽,能有效对付各种心理压力;第三是最高层次的,高

3、心理效能的理想状态,在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效能。大家要看清楚是理想状态,是值得追求但不要希望能达到的状态,尤其是接下来要讲到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如果照标准来看,你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这些标准目的是鼓励你,努力去达到这种状态。还有心理健康是有等级的,它是连续性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教授莫雷认为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严重病态、轻度失调、常态和很健康四个等级。其实在轻度失调和常态之间还有一个水平,叫心理不适,就是心理不舒服,而且要经常的不舒服,偶尔不舒服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  知道了心理健康是什么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知道怎么样才是心理健康。  

4、第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很多,我选出一些最出名和大家关系最密切的看看。前面已经说过,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每一个人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作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以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让自己从正常向健康发展,从健康向更健康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完满的人。  一、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4个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

5、效率的生活。  要做到心理正常比较容易的,有幸福感就行了,而要健康就要四项具备。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觉,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也就是说你觉得幸福你就幸福了,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觉得自己幸福呢?国外在经过多次调查后发现,幸福的人有四大性格特征,首先,幸福的人自尊,对自己多持肯定的态度,其次,幸福的人自制力很高,克服困境的能力也较大,第三,幸福的人很乐观,对生活所求甚少,所以常有意外的惊喜,第四,幸福的人多外向,易与他人共处,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标志。  二、我国心理学家王登峰提出的标准:  (1)

6、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2)受他人,善与人处;  (3)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  (8)心理年龄符合年龄特征。  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来的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

7、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这些标准主要是针对成年人,高中生听起来可能感觉很遥远,下面还有一个是专门针对高中生提出来的,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

8、此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