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ID:47535559

大小:31.3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13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第1页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第2页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第3页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第4页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摘要:在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的分析下,我们了解到在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高景观结构紧凑性和功能强大化,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区域生态景观系统,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完善生态景观系统,突出景观生态特征,把生态景观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当作最重要的任务。在西溪湿地公园建设开发中,完全按照景观生态学,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使整个景观结构布局处于自然状态。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西溪湿地景观格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湿地保护

2、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城市湿地逐渐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象征和维持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景观系统之一[1]。为此,近年来许多城市试图通过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方式,保护、恢复和利用湿地,并探索一条协调城市化过程中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区域发展模式[2]。目前,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湿地类型,国际上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城市湿地公园是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得到普遍认可。近几年,我国大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迅猛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城市湿地公园

3、的发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关系日益凸显,甚至某些城市湿地公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利用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已经制约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选择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以景观功能分类为基础,通过对景观结构的分析,来更好的了解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1景观生态学1.1景观生态学的由来和发展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1937年德国生物地理学家卡尔.特罗尔(Call.Trol1)在“航空象片制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景观生态的概念,试图通过对航空象片的判读,把景观学的区域差异对比研究与生态学的

4、结构、功能研究结合起来。进入70年代由于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态学与景观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生态领域当中的生态系统思想和生态动态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在景观规划、景观评估和景观变化方案预测等探讨和研究当中,景观生态学发挥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如今,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学科,该学科当中的内容是互相交叉的,来自于很多学科,不仅包括生物圈的内容,还包括人类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关系内容1.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斑块—廊道—本底(基质)理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而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按照各种景观要素在

5、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分成3种类型:斑块(嵌块体)、走廊(廊道)、本底(基质)。2.1.1 斑块 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的空间单元,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以及内部均质程度都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格局有特定的意义。景观中斑块面积的大小、形状及数目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生态过程都会有影响。单位面积上斑块数目即景观的完整性和破碎化,景观的破碎化对物种灭绝有重要的影响;斑块的结构特征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养分循环和水土流失等过程都有重要影响,景观中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斑块可导致其生物

6、量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同。一般来说,斑块越小,越易受到外围环境或基质中各种干扰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大小不仅与斑块的面积有关,同时也与斑块的形状及其边界特征有关。紧密型形状在单位面积中的边缘比例小,有利于保蓄能量、养分和生物,而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内部与外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能量、物质和生物方面的交换。以斑块的大小、形状及边缘效应等理论应用于城市园林中点与重点面的规划,主要寻求城市中点及主要专用绿地(面)的布置、大小、形式的生态效应及其相连关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广场、小游园的定位、定规、定形提供生态学依据

7、。2.1.2 廊道 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地,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许多研究表明,对于带状廊道,因为带宽较宽,包含一个有丰富内部生物种组成的中心内部环境,而且其内部种边缘种的多样性格局随廊道宽度不同而变化,这对城市绿地系统绿廊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地带提供科学依据,包括线状绿地形式、树种选择、线与面的生态制约与支持关系等。2.1.3 本底 在景观要素中本底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

8、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孔性和连通性是本底的重要结构特征。作为背景,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或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2西溪湿地公园的规划策略湿地公园是为了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的独特性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景观状态,这种景观状态对不同种类种植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