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给药指导

中医给药指导

ID:47538776

大小:4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14

中医给药指导_第1页
中医给药指导_第2页
中医给药指导_第3页
中医给药指导_第4页
中医给药指导_第5页
中医给药指导_第6页
中医给药指导_第7页
中医给药指导_第8页
中医给药指导_第9页
中医给药指导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医给药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给药指导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给药要求  1、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明确给药方法  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

2、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  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  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  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中药的煎药法  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注意煎

3、药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2)煎药器具以砂罐、瓷罐为佳。忌用铁锅、铝锅。  (3)煎药前应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40分钟。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而定。一般加水至高出药面3.33cm,第二煎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3-1/2。  (4)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煎20分钟左右。如为保持发汗解表药的宣散作用,宜用急火快煎。补养药则应文慢煎,时间宜长些,以使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  (5)每剂药煎取液量,成人200-

4、300ml,小儿减半。  (6)需特殊煎法的药物  ①芳香气薄荷的薄荷、藿香、钩藤、佩兰、砂仁等药宜后下,煎一、二沸即可。石膏、龙牡、赭石、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药物,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与其它药同煎。  ②附子、乌头等有毒之品,应另包先煎。尤其是川乌、草乌在剂量较大时,常须煎3小时以上,以舌尝无麻味为度。  ③旋复花、枇杷叶、海金沙、马勃等药物宜用布包后入煎。  ④饴糖、蜂蜜月宜在药煎好后去渣兑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应先用黄酒炖化后,待药物煎好去渣冲服。  ⑤犀角、羚羊角、鹿茸

5、、沉香、琥珀、川贝、三七等药物,需先研成细末,再用开水或煎剂冲服。  ⑥质轻而面积大的药物,如糯稻根须、玉米须等,应先将该药加水煎煮,然后去渣。再用此水煎其它药物,称为“煎汤代水法。”  内服中药剂型  1、汤剂  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而成的制剂。具有吸收快,易于发挥疗效,且其药物组成和剂量都可随时根据病情灵活调整的特点。多用于新病、急病。  另有将中药饮片打碎成粗末,服用时用开水泡软或稍煎后服,以及将汤剂浓缩而制成的冲剂,都有与汤剂相似的性质。  2、散剂  是将药物碾成均匀混合的干燥粉

6、末,服用时用温开水冲下。如沉香末、三七面等。其特点是便于服用,制作、携带方便,药物损失少。多用于慢性病或贵重、用量小的药物。  3、丸剂  是将方中药物碾碎成粉末混合,再加水或蜜等调和后制成药丸,常用的有水丸、蜜丸两种。特点是吸收慢,药效持久,服用方便,易于保存。适用于需较长时间服药的慢性病及疾病恢复期病人。  4、膏剂  内服药的膏剂多为蜜膏。是将药物饮片反复煎煮3-4次,去渣用文火浓缩,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等制成。如梨膏、益母草膏等。特点是服用方便、可口。多用于慢性病。  5、酒剂  亦称药酒

7、。是将药物置于白酒中,浸泡1个月左右。如当归酒、木瓜追风酒、人参酒等。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  6、片剂  是将药料煎成浓缩液,然后加入细料药、赋型剂等冲模打片而成。  此外,随着中药剂型的改革,还研制成冲剂、糖浆剂、茶剂等剂型。  给药时间与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活动有很强的时间节律性。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营卫生会》说:“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气受矣。”《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肝病者,平旦慧,下哺甚,夜半静

8、;……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哺慧,日出甚,下哺静;……肺病者,下哺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哺静;”以上说明人体正气随天时阴阳盛衰而变化,指出一天之中五脏病的病情变化规律。  古代的“子午流注”更是集中地反映了人体气血盛衰变化的规律。它认为心脏功能午时(11-13时)最强,子时(23-1时)最弱;肾功能酉时(17-19时)最强,卯时(5-7时)最弱等。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多在夜间发病和死亡,肾气虚弱的肾炎患者,以早晨浮肿最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