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东城初三历史一模

2018东城初三历史一模

ID:47545524

大小:2.08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1-14

2018东城初三历史一模_第1页
2018东城初三历史一模_第2页
2018东城初三历史一模_第3页
2018东城初三历史一模_第4页
2018东城初三历史一模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东城初三历史一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城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一)初三历史2018.5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距今约7000年的远古人类遗址。下面两幅图片所示文物是这个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谷和猪纹陶器。据此判断,当时在这里生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西周宜侯夨(cè)簋(guǐ)内壁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封夨为宜地之侯,并赏赐他土田、人口等。这一铭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

2、周时期的()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兼爱…………………………………《》(107)非攻……………………………………《》(114)《孟子》三章…………………………《孟子》(118)齐桓晋文之事天时不如地利民为贵逍遥游…………………………………《庄子》(130)秋水……………………………………《庄子》(137)3.右图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的目录截图,图中两个空白书名号中应填写的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4.《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贾谊

3、《过秦论》提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秦朝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兴修水利B.奖励军功C.兼并诸侯D.巩固统一5.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②④⑤①③16A.魏、蜀、吴、西晋、东晋B.魏、蜀、吴、东晋、西晋C.吴、蜀、魏、西晋、东晋D.蜀、魏、吴、东晋、西晋6.《资治通鉴》中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4、这段话反映的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改用汉姓D.禁穿胡服7.唐朝杜佑所撰《通典》中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段史料体现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B.提高了隋朝造船技术C.便利了隋炀帝巡游玩乐D.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隔绝蒙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

5、其言。——《贞观政要》8.右面是唐太宗和大臣魏徵的一段对话,从中能够看出唐太宗()A.重视农业生产B.善于用人纳谏C.重视官吏选拔D.关注百姓生活9.唐代诗歌兴盛。下列诗句最能表现唐朝盛世景象的是()A.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B.九天阊阖(chānghé,皇宫正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miǎnliú,皇帝)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北宋后期,人口数量超过20万的州郡,南方44处,而北方仅11处。北宋时期引进了早熟的占城稻。宋代水利建设的记载共有111

6、6次,其中黄河流域只有78次,长江流域达1038次。北宋布帛南方比北方多100多万匹,南宋时期江南丝绸业发展起来。10.下面是某位同学阅读《中国历史地理学》后摘抄的资料,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两宋时期()A.北方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B.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南方的商业水平超过北方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611.某位同学在朋友圈中分享了去西藏旅游的图片并配文:“在拉萨见到了清朝驻藏大臣衙署。”清政府设置这一重要机构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西北边疆B.册封达赖和班禅C.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D.平定回部

7、叛乱12.下面一组连环画分别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若想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可以选择阅读()A.三顾茅庐B.宝玉初会黛玉C.激战流沙河D.梁山泊英雄排座次13.右图是广东虎门广场上的烟枪雕塑,它反映的历史事件中英勇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邓世昌C.李鸿章D.梁启超14.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将中国人知不足后进行的探索活动填在下面的示

8、意图中,正确的是()中国人的探索文化制度机器③②①A.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洋务运动B.①辛亥革命②戊戌变法③新文化运动C.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新文化运动D.①新文化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1615.以下是上海《申报》对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报道,这一事件标志着()时间新闻标题1919年2月4日《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1919年5月3日《中日青岛问题之紧急》1919年5月7日《北京学生示威行动之别报》1919年5月27日《上海学生已罢课》A.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