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岛施工方案(使用)

筑岛施工方案(使用)

ID:47570994

大小:8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15

筑岛施工方案(使用)_第1页
筑岛施工方案(使用)_第2页
筑岛施工方案(使用)_第3页
筑岛施工方案(使用)_第4页
筑岛施工方案(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筑岛施工方案(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盐亭县鳌鱼渡口改公路桥工程筑岛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制:正一集团有限公司盐亭县鳌鱼渡口改公路桥工程项目部2016年9月24日..目录一、编制说明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1二、桥梁工程概况22.1.地理位置22.2.水系概况22.3.地质条件22.4.气候及水文42.5.不良地质作用及地下障碍物52.6.地震52.7.施工概况5三、拟投入施工机械及人员63.1主要施工机械见下表63.2主要施工人员见下表6四、主要施工方法74.1施工工艺流程74.2筑岛施工74.2.1筑岛范围74.2.2筑岛施工方法74.2.3筑岛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74.2.4便道、筑岛土方的清除8五、各项保证

2、措施85.1安全保证措施85.2质量保证措施95.3环境保护措施9六、文明施工10..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根据招标文件、合同文件、业主拟定的开工日期。(2)根据图纸及有关要求,参考资料及有关补遗资料,会议记要。(3)桥址区域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往年气象资料、踏勘调查所获得的相关资料。(4)依据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5)依据我司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队伍人员素质、机械设备装备以及桥梁施工所获得的经验。(6)根据实地踏勘及到水文站、电站了解记录的数据。1.2编制原则(1)原则遵循合同文件原则,施工组织

3、设计的编制满足合同条款,严格按照合同文件规定的标准要求执行。(2)遵循设计规范、验收标准、遵照工程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3)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制定筑岛施工方案的目标实现。(4)确保工期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突出重难点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坚持科学组织、统筹安排、均衡施工,确保按业主规定按期高效完成合同的施工任务。(5)确立安全管理目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做到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6)施工队伍按项目组织施工,在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指令,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整体施工水平和施工效

4、率,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的综合调配统一组织施工。..二、桥梁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盐亭县位于绵阳市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距绵阳90公里,成都200公里,是金牛东道、米仓道北上中原南下川西平原的重要咽喉。鳌鱼渡口改公路桥工程拟建道路起于现有盐新路,自西向东方向行进,经盐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一西部花都,终点横跨梓江接省道绵盐路,终点与绵盐路相接,鳌鱼渡大桥建成后会进一步改善西部花都只能从两河镇进入的交通压力,大大改善鳌鱼、复兴片区的投资环境,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鳌鱼渡口改公路桥工程施工范围为:起点K0+000(盐新路),终点K0+614.526(盐绵路),

5、路线总长614.526米。筑岛围堰路基顶宽26m。2.2.水系概况勘察期间仅在梓江河左岸一级阶地测得有地下水分布,地下水水位标高与河水位基本一致(348.40m),赋存在卵石层中,属孔隙潜水,主要靠梓江河河水补给,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位及水量主要受梓江河河水位涨落及季节变化影响,根据我公司在本地区勘察经验,地下水及河流的变化幅度一般2-3m。根据调查,场地历史最高洪水位约为379.5m。由于下游(700m)修建有闸坝,桥基本位于闸坝库区尾端,河水为缓流段,河床卵石土层据钻探揭示在2.0-3.0m左右。呈稍密状,冲刷深度一般在3.0m左右。2.3.地质条件拟建桥梁位于丘陵河坝区,西接绵盐路,东接西

6、部花都便道,横跨梓江河。梓江河及左岸为第四系冲洪积一级阶地,地表为耕地,地形较平坦开阔,河岸平直,坡度较缓;右岸为丘陵斜坡地貌,地表为灌木丛。河岸平直,坡度较陡。测得桥位两侧河岸钻孔高程为380-390mm,河床高程364.00m左右。..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区位于四川中坳陷区川中隆起的西北部。场地位于八角场背斜西部末端附近,基岩岩层产状近似水平,基岩主要为上侏罗系蓬莱镇组碎屑沉积岩层,厚度巨大,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新构造岩运动在区内表现为缓慢地间歇性上升特征,地质上属构造稳定区域。地层结构及岩土性质场地由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及人工填土覆盖,下伏侏罗系蓬莱镇组碎屑沉积岩系。现自上而下进行分述。(

7、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风化基岩碎屑为主,夹粉质黏土及少量卵石。该土层主要分布于梓江河右岸岸坡处,是坡顶绵盐路建设时山体开挖弃土(石)堆填形成,回填年限较长(>10年),揭露层厚3.0-15.1m,坡顶及坡脚厚度较小,破面厚度较大。(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pl)粉质黏土:褐黄色为主,稍湿,呈可塑状,干强度中,韧性中,光泽反应弱,摇振反应无,含少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