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泓丹 渔家傲 导学案

陈泓丹 渔家傲 导学案

ID:47580409

大小:26.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1

陈泓丹 渔家傲 导学案_第1页
陈泓丹 渔家傲 导学案_第2页
陈泓丹 渔家傲 导学案_第3页
陈泓丹 渔家傲 导学案_第4页
陈泓丹 渔家傲 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泓丹 渔家傲 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渔家傲》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词,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难点:品味赏析体悟【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3分钟)1.词的相关知识(1)词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_______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2)词分______和_______,双调一般都分两段(

2、叫做_____或_______),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词的分类(根据字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豪放派: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婉拒派: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2.作家作品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______(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渔家傲·秋思》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题材)词。二、自学(15分钟)

3、◆课文渔家傲①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④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计⑤。羌管悠悠霜满地⑥。人不寐⑦,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②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④千嶂(zhànɡ):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⑤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

4、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⑥羌(qiāng )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⑦寐(mèi):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一)朗诵,感受意境之美。(5分钟)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 节奏 感情)2.个人表现读 (生品评:…..)3.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 感情 意境纠正自己的朗诵并体会诗词表达出的意境美。4.全班诵读,再次感知诗词的意境美。(带着感情读出气势)(二)自主赏析,感知诗词内容。(10分钟)1.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

5、边塞风光图:[写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互学(10分钟)1.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3.诗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4.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6.赏析本首词中的任何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四、课外拓展(3分钟)那么,现在

6、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以及写作背景介绍: 1、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这首诗就作于此时。2、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

7、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范仲淹于宋仁宗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守边四年,作《渔家傲》乐歌数阙。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但流传至今的却

8、只有此词。二、词的相关知识1.词的定义。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