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浅 谈《三国演义》

毕业论文 浅 谈《三国演义》

ID:47586849

大小:360.6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1

毕业论文 浅 谈《三国演义》_第1页
毕业论文 浅 谈《三国演义》_第2页
毕业论文 浅 谈《三国演义》_第3页
毕业论文 浅 谈《三国演义》_第4页
毕业论文 浅 谈《三国演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 浅 谈《三国演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教育毕业论文浅谈《三国演义》学生姓名:成旭茹指导教师:金振邦教授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201109058628学习中心:四川叙永县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4B]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XX年XX月9前言罗贯中的宏篇巨著《三国演义》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其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不说一般读者,即使是文学专家也恐不能说其全部。本文就其文学地位、反映的思想以及根源评价、人物形象的鲜明而有层次感、写作中的“虚”“实”技巧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语:拥刘反曹、思想、人物形象众所周知,中国的四大古典小说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其中《红楼梦

2、》成就最高。拜读四大名著,分析其成书时代,我则更加钦佩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首先,《三国演义》成书最早,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并最终被读者学者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其次,《三国演义》在小说繁荣的明清之际,以其创作思想高,思想内容丰富,情节独特(三点布局),刻画众多形象而丰满的人物而高高耸起,成为明清小说的旗帜。第三,《三国演义》结构既宏伟壮阔,又严密精巧。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地位是显赫的,成就是巨大的。罗贯中先生的宏篇巨著《三国演义》思想内涵丰富,现将拜读之后的想法说出与大家共勉。一、拥刘反曹思想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明白一个事实:

3、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势力最大,书云;“天下三分,操占其八,孙,刘各得其一”。不说刘玄德独立抗曹,即使孙、刘联合,仍畏曹三分,为何罗贯中先生以及世人独爱刘而反曹呢?首先让我从罗贯中的身世说起,罗贯中生活于元末明初,元的残暴统治,弄的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反抗不断,起义不绝。这一现状与东汉末年的情形完全一致,作为文人阶层中有志之士的罗贯中,急切渴求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于是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寄托在《三国演义》一书之中:维护正统,拥刘反曹。其次:读了《三国演义》的人都认为刘备仁厚,曹操奸诈,故爱刘而反曹。由此可见:“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既有现实的基础和时代需要,又植

4、根于人民群众创作的肥沃土壤之中。二、“忠义”思想9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讴歌忠义观念和忠义英雄的史诗,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人的“忠义”思想。在《三国演义》中忠义之士比比皆是,如关羽、黄忠、周泰等。这里我要讴歌的是关羽,“桃园三结义”使刘备、关羽、张飞形成了一个以刘备为核心的整体,其纽带就是“义”。为此关羽“义”保刘备妻小寻得义兄刘备的音讯,不惜“千里走单骑”,斩杀挡道的曹操六将。同时对曹操他也不失“义”,为报答曹操的收容之情,他“斩严良,诛文丑”,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成了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义”的旗帜。此后,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走麦城被擒,面对吴王的高官厚禄

5、不为所动,大骂吴狗而走上刑场,这是何等“忠义”啊。“忠义”思想是罗贯中处世,立世的思想,是其倡导的“德行天下的最高标准”,认为惟有此,人才能信达于四海,才能在元末残暴混乱的时局中振臂一呼,招募忠义之士挺身而出推翻元的残暴统治,实现四海统一,人民安居。因此《三国演义》一书有力体现了罗贯中的“忠义”观念,塑造了一大批忠义英雄,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在今天,“忠义”思想仍然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独立的伟大旗帜。二、“忠君”思想君权社会初以“仁德”“杀戮”维护君权,西汉的董仲舒为了确立皇帝的坚固统治地位,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思想上确立了“家天下”的合法地位,这样必

6、然产生一切向皇帝看齐的“忠君”思想。这一思想在创业之初和安乐升平的世代里曾起着团结百姓共同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的作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誓死效忠。曹魏大军压境,力助刘备破敌,新野兵败誓死追随,四处逃亡,似如丧家之犬。为使刘备东山再起,败军之际出使东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东吴,实现了联吴抗曹,并一举击败曹操,为刘备赢得喘息之机,为此后三国的鼎立的出现赢得了天时。“夷陵之战”惨败,刘备白帝城托孤时遗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为成都之主”,【1]】而诸葛亮一直以报先帝,忠陛下之心辅佐后主刘禅,南平夷蛮

7、,六伐曹魏,忠君之心可见一般。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忠君”,才使得末路的皇室后裔有了一席之地,并与曹魏,东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忠君”,才使得无能的刘禅又将蜀汉政权维持了三十多年,换句话说,是诸葛亮等一般文武大臣的忠心缔造了蜀汉政权。三、提倡“孝道”“百敬孝为先”,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孝”的美德,在西汉以来推行了“举孝廉”的选官制度,由此可见“孝”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孝”成为了社会公认的最高的准则,做人的基本标准,它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孝”的表现,徐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