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教学设计

23.马说教学设计

ID:47593643

大小:9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23.马说教学设计_第1页
23.马说教学设计_第2页
23.马说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23.马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3课《马说》(韩愈)一、授课学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2、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4、教学重点(1)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来源:学_科_网Z_X_X_K](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3、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二、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三、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

4、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在中唐,韩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近的文人。他不仅大力称赞比他年长的孟郊,还奖拔比他年轻的贾岛,又鼓励李贺这位天才

5、诗人,并为他因避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而大声疾呼;此外,他还与皇甫湜、卢仝、樊宗师、刘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这样,他与他周围的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并以他本人为主将,掀起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新诗潮。”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来源:Zxxk.Com]3.思考讨论:(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人才。(2)伯乐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2.思考讨论。(1)

6、概括本段内容。(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要点提示:(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3.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要点提示:(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

7、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六、课堂练习。从千里马的角度出发,写一段话。内容不限。七、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2、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