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三) 语文版必修5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三) 语文版必修5

ID:47609002

大小:9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9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三) 语文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三) 语文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三) 语文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三) 语文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三) 语文版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三) 语文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明:本试卷共18小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

2、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

3、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

4、,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不过,即使是诗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1.关于“诗”在西周

5、的作用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形态的工具。B.诗产生于西周,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C.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D.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解析:选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区域在第1段。B项谈的

6、是“诗”与“歌”的联系;C项谈的是“诗”与“歌”的区别;D项谈的是“诗”与音乐的联系。2.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9用心爱心专心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D项曲解原文

7、,错在“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原文的表述是“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是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解析:选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偷换概念,主

8、要错在“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原文是“歌……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