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含解析)

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含解析)

ID:47609681

大小:84.28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01

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车胤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考)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下表反映的是两汉到清中叶中国人均耕地(市亩)和亩产量(市斤)的变化情况。表中亩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西汉唐宋清中叶人均耕地9.677.965.53.3亩产量110125183296A.农业生产工具的持续创新B.农业高产作物的大批引进C.精耕细作生产的不断完善D.土地开垦量的大幅度增长【答案】C【解析】【详解】粮食亩产量的提高体现了单位面积土

2、地利用率的提高,这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故C正确。自唐朝后,农业生产工具创新较少,排除A。农业高产作物引进于明中后期,这不能说明以前亩产量的提高,排除B。土地开垦只能增加土地面积,并不能提高单位亩产量,排除D。2.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

3、.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C正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开始确立”,排除D;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无法体现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推广”的结论,排除A。3.如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

4、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A【解析】柱状图体现出用于农业工具多样化,有碎土工具、刨土工具等,体现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中主要提及农业生产,不是官营手工业特点,故B错误;冶铁业应该多样化,并不是单纯农具为主,故C错误;D中全面说法绝对。4.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变化趋势反映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

5、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材料“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可得出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变化趋势,故排除;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属于对外开放,故C项错误;D项也没有体现变化趋势,故排除。5.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B.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C.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D.儒家思想

6、受到统治者的推崇【答案】B【解析】“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说明私人从事商业开始出现,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B正确;A与材料中商人与诸侯交往信息不符;地主阶级的信息材料没有体现,C错误;D属于西汉时期受到推崇。6.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明代有人提出“二十四民”之说,新添了“蓖头”、“修脚”、“修容”等“不稼不穑”之民。由此可见明代A.自然经济趋于崩溃B.城市经济显著发展C.阶层流动不受限制D.社会风气极度奢靡【答案】B【解析】【详解】明代有人提出“二十四民”之说,新添了“蓖头”、“修脚”、“修容

7、”等“不稼不穑”之民,说明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得到显著发展,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城市里从事服务的行业增多,故B正确;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表述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阶层流动不受限制”,排除C;材料信息只是说明从事服务的行业增多,没有涉及“社会风气极度奢靡”,排除D。7.据《宋史》记载,官员许骧的父亲先为商人,“尝拥高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然后教子业儒应科举。这反映出当时A.士人经商蔚然成风B.商人阶层重义轻利C.朝廷放弃抑商政策D.商

8、人社会地位不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教子业儒应科举”说明宋朝时期,商人社会地位不高,所以非常重视后代“业儒应科举”,步入仕途,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员许骧的父亲先为商人和教子业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