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ID:47613698

大小:2.32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08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1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2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3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4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4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纲清单]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1)衣①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流行;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②改革开放后,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2)食①鸦片战争后

2、,西餐传入。②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实行票证制。改革开放后,取消票证制,实行“菜篮子工程”,饮食多样化。(3)住①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②改革开放后,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4)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②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社交礼仪上,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跪拜礼;采用公历。③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素养感悟家国情怀——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的变迁是中西文

3、明碰撞的结果由于西方工业社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向中国社会发挥其巨大影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2.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因素(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如鸦片战争等。(2)历届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中国人对西方

4、文明的主动吸收。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1)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2)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3)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4)轮船:1872年,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上海

5、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构图解史 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2.通讯(1)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3)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3.影响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三、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1)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①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

6、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②近代代表性报刊有戊戌变法时期的《中外纪闻》《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③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④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2)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①近代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②现代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开启民智和实行舆论

7、监督的功能。2.影视事业的发展(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3)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4)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3.互联网的兴起(1)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被称为“第四媒介”。(3)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

8、迁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指人类社会的生活系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人类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狭义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