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考博总结

中国音乐史考博总结

ID:47645827

大小:137.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1-31

中国音乐史考博总结_第1页
中国音乐史考博总结_第2页
中国音乐史考博总结_第3页
中国音乐史考博总结_第4页
中国音乐史考博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史考博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可编辑.中音史习题总结曲文静总结.专业.专注..word可编辑.古代部分上古时期葛天氏之乐——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八支歌的内容分别是:《载民》歌颂载负人民的大地;《玄鸟》是表示崇拜氏族“图腾”,即一种黑色的鸟,有人认为是燕子;《遂草木》是祝愿草木茂盛;《奋五谷》是祈求五谷丰收;《敬天常》是歌唱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达帝功》是歌颂天帝的功德,希望天帝保佑;《依地德》是感谢土地的赐予和地神的恩惠;《总禽兽之极》是盼鸟兽繁殖,为人们提供吃用不尽的肉食、皮毛。葛天氏之乐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类进入

2、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朱襄氏之乐——传说中远古氏族朱襄氏的乐舞。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载,远古氏族朱襄氏(炎帝别号)的时候,天气干旱,植物萎枯结不成果实。有个叫士达的人造了一张五弦的瑟用以求雨,来安定人民的生活。这反映了原始人在干旱的自然灾害面前祈求神灵降雨的愿望,音乐在这里似乎有着巫术般的功能。阴康氏之乐——传说中远古氏族阴康氏的乐舞。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在阴康氏的初期,水道不通,湿气很重,人们创作了健身的舞蹈来驱散湿气。这是人类与自然搏斗过程中产生的古老健身舞。刑天氏之乐——传说中远古氏族刑天氏的乐舞。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和炎帝

3、争夺领袖的位置,炎帝砍掉了他的脑袋,埋葬在常羊山上。刑天就用双乳作眼睛,以肚脐当嘴巴,“操干戚以舞”,即拿着斧头、盾牌手舞足蹈起来。这应是远古氏族祭祀战神的乐舞。伊耆氏之乐(蜡辞)——传说中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据《礼记·郊特牲》载,伊耆氏在每年十二月要举行盛大祭祀万物的祭礼,叫做“蜡祭”,其《蜡辞》为:“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歌辞中反映了先民岁末祭祀时祈求收获的愿望。云门——黄帝部族崇拜云图腾的乐舞。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黄帝氏族是以云为图腾的。《云门》就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在周代六乐中,它用来祭祀天神,《周礼·春官》称“云门大卷”。咸池——据说是尧时的乐舞。据《

4、周礼》和《吕氏春秋》记载,《咸池》是黄帝时的乐舞。“周礼”郑玄注:“大咸咸池,尧乐也”.专业.专注..word可编辑.,可能尧时有所增修。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淮南》洪兴祖补注:“咸池者,水鱼之囿也。注云:水鱼,天神。”因此,《咸池》可能是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庄子·天运篇》描绘其“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在周代六乐中,用来祭祀地神。箫韶——舜时乐舞。简称韶;又名韶、大(韶)、九招;由于作于虞舜时代,故又名韶虞;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为《箫韶》;乐舞有九个段落,所以又叫《九韶》;有九次歌唱,又称为《九歌》;有九次变化,所

5、以又叫《九辩》。由这多个名称可知,《韶》乐是内容丰富而富于变化的多段体乐舞。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尚书·益稷》),乐舞的高潮是第九段,并以鸟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乐舞的风格是“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乐纬·动声仪》),具有高度抒情化的特色。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和孔子都欣赏过这部作品,并给与高度评价。据《通典·乐》载,秦时名招舞,公元前201年有汉高祖更名《文始》。这是一部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并且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的作品。弹歌——据传是黄帝时期的古歌谣。载于《吴越春秋》,辞曰:“断竹、续竹、飞土、逐”。音韵学家认为古韵难伪,并且从《弹歌》的二言四句的形式来看,它产生的时代古老性是较为可信

6、的。歌词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在江苏张家港市搜集到的一首古老的河阳山歌《斫竹歌》相同。含意为砍断竹子、做成弯弓、弹出泥丸、追逐野兽,可见这是一首反映远古时期狩猎活动的歌谣。伶伦——贾湖骨笛——陶响器——大夏——夏代乐舞。又名《大夏》。记载于《吕氏春秋·古乐》:“禹立,……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这说明大夏是一部由编管乐器“籥”伴奏的多段体乐舞。据《礼记》载,“八佾以舞《大夏》”,“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可知在周代以后大夏是由64人跳舞表演,表演者头戴皮帽,下著白裙,光着脊梁。这是一种富于浓郁劳动气息的盛大群舞场面。但在这里,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

7、,反映了私有制确立以后音乐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在周代六乐中,它用来祭祀山川。虎纹特磬——候人兮猗——夏代情歌,载于《吕氏春秋·音初篇》,产生在夏代之初。歌曲只有“候人兮猗”四个字,后两个字都是感叹字,可以想象音乐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是非常强烈的。涂山,是部族名,其所在地说法不一。这则资料常被用作我国古代音乐最早产生地方区域色彩的例证。时日曷丧——夏代民歌。载于《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