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

ID:47646330

大小:2.47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10-14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_第1页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_第2页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_第3页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_第4页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楷书技巧、字帖、视频三合一教材导航目录                      请点击标题进入   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续2)(续3)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附示范视频)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6、楷书入门6点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7、楷书入门7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附示范视频)8、楷书入门7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附示范视频)9、楷书入门8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附示范视频)10、楷书入门9楷书笔画接笔规律(附示范视频)

2、11、楷书入门10粗细平衡规律(附字帖、示范视频)12、楷书入门11重画变异规律(附字帖、示范视频)13、楷书入门12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附字帖、示范视频)14、楷书入门12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附字帖)15、楷书入门12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附示范视频)16、楷书入门12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附示范视频)17、楷书入门12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附示范视频)18、楷书入门12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附示范视频)19、楷书入门13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附示范视频)唐代是楷书的成熟时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三位楷书大家,他们的字法度完备,

3、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典范,初学毛笔楷书,多从唐楷入手。因为颜体笔画肥厚,初者特别是小学生因手法不稳,动作幅度粗重,写瘦劲的线条比较难入手,所以选择颜体入门,比较实在。为了使鉴赏力较低的中小学生对范本容易理解和把握,选择墨本字帖来训练是大有好处的。因为颜真卿楷书成熟时期的墨本作品在字的数量上稍为少些,这里选择《谭延闿临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记》里的墨本字作为范本来讲解和让中小学生临摹。谭延(1880-1930),民国时期,在朝的显贵许多能写一手好字,但最著名的莫过于谭延闿、于右任二家。1912年加入国民党。1922年后追随孙中山,历任大元帅府内政部部长、秘书长。谭延

4、闿一直是国民党政府里的高官,历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他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字的大家。颜真卿楷书自从被米南宫批判之后,一直不很被重视,宋、元、明三代不出一个善写颜字的大家。从民国至今,写颜字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正因为谭延闿临摹水平相当高,对于学生来说,从他的字里完全可以感受到颜真卿楷书的形和神的,等把笔画学得较上手后,再去临摹颜真卿的真迹自然就会得心应手了,这不失一种学习颜真卿楷书的好方法,退一步来讲,就算继续把谭延闿所临的颜体学好,那在中小学价段也足矣,谭延闿所临的颜体的高度并非一般人所能及

5、的。这样学习颜体的途径在书法教育界里尚为少见,但这在我10多年的少年儿童书法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认可,并且是很有效的。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一、书写姿势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

6、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二)立书姿势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

7、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二、执笔方法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

8、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