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A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A

ID:47658740

大小:33.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30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A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A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A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模拟试题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模拟试题一:一、填充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这段话出自小说鲁迅的小说《伤逝》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3.20年代反映教育界与小市民灰色生活的最主要的小说家是钱钟书《围城》。4,1931至1932年,左翼文坛从苏联“拉普”理论家那里接受了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以政治代替艺术,进一步助长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5.文学批评家刘西渭在30年代出版的著名批评论文集是《咀华集》。6.40年代中后期,国

2、统区进步文艺界发生过一场关于文艺创作中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重要论争。7.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此提倡富于艺术性的叙事、抒情散文。8.巴金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以旧家庭没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春》、《秋》之外,还有《家》。9.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对湘西地区人情风俗的精细描写。10。《腐蚀》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二、选择题(下列各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在括号内打上“√”。每题4分,共8分)1.“左联”的刊物是:b.《北斗》2.鲁迅后期杂文集包括:c.《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三、搭配题

3、1.人物形象与所属作品搭配:①单四嫂子(明天);②杜大心(灭亡);③梅行素(虹);④孙柔嘉(围城)2。作品与作者搭配:①蒋光赤(《丽莎的哀怨》);②洪深(《青龙潭》);③废名《桃园》;④吴组湘(《樊家铺》)3.作家与所属文学社团搭配:①冯至(浅草社);②成仿吾(创造社);③洪灵菲(太阳社);④冯雪蜂(湖畔诗社)四、名词简释(各用五十个字左右加以简明扼要的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革命的浪漫谛克:1928年前后,普罗文学成为锐不可挡的历史潮流涌现出来,许许多多的刊物(如《创造月刊》、《大众月刊》)等大量刊登普罗文学作品以蒋光慈(

4、1901—1931)为代表的普罗文学作家凭着革命的高度热情和对背叛了革命的反动阶级的无比痛恨,要创建一种表现工农革命斗争的“新兴的文学”。在他们看来,这种文学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借,因此他们便去寻找自己的创作路线,这便是“革命浪漫谛克”或曰“英雄主义的革命浪漫谛克”。2.“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

5、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五、问答题(三题中选答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1.比较《雷雨》、《日出》、《北京人》不同的戏剧结构,并结合各自表现的生活内容特点加以说明。答:《雷雨》是属于锁闭式结构。时间集中,从第一幕到第四幕时间不到20小时;地点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厅;剧本巧妙地以明线、暗线交织布局,以幕前情节推动现在的剧情。《日出》的结构是“横断面的描写”法,既西洋戏剧史上“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它不像《雷雨》的结构那样严密紧凑,而

6、是从“片段的方法写起”:第一,剧本人物众多,却没有一个可以统帅全剧矛盾的角色。第二,剧本情节线索也较繁杂,虽以剥削阶级对下层人民的迫害压榨和他们内部狗咬狗的矛盾为基础,但全篇没有统帅全剧的中心冲突,也没有绝对统一的贯穿动作。初看,结构松散,矛盾冲突不集中,但主题思想将他们(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统一在一起。2.在三四十年代的诗人中,你最喜爱哪一家?以创作实例说明其诗歌在反映生活与抒情方式上的特色以及你喜爱的理由。3.略说《暴风骤雨》在反映生活与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与不足。答:《暴风骤雨》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暴风骤雨》是对土改运动的完

7、整过程的正面、集中反映而是主要体现在它准确地把握住了土改斗争烈焰得以燃起和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发动民众”。《暴风骤雨》在关于土改运动过程的反映方面显示了无可替代的认识价值《暴风骤雨》的人物塑造中对农民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准确把握和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和优势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周立波式风格的鲜活的农民形象系列。而农民形象塑造的成功又进一步强化了其独特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特色并由此深化了其艺术形式和叙事风格的民族性特征。对周立波这一艺术成就和特色的肯定已是评论界和研究界的共识。这里只想指出的是与农民群体形象的性格鲜明和真实性相比小

8、说中的反面地主形象却未免单薄而苍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