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不同营养层次鱼类摄食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分析【开题报告】

象山港不同营养层次鱼类摄食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分析【开题报告】

ID:476597

大小:48.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8

象山港不同营养层次鱼类摄食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分析【开题报告】_第1页
象山港不同营养层次鱼类摄食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分析【开题报告】_第2页
象山港不同营养层次鱼类摄食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分析【开题报告】_第3页
象山港不同营养层次鱼类摄食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分析【开题报告】_第4页
象山港不同营养层次鱼类摄食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分析【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象山港不同营养层次鱼类摄食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分析【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象山港不同营养层次鱼类摄食的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分析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象山港是浙江东部沿海的一个半封闭型狭长海湾(长61km,宽3-20km),有关象山港海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和持续利用示范区建设,已被国家列为中国海岸带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优先计划项目之一。目前,象山港鱼类资源家底不清。因此,为更好地了解象山港生态系统和今后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有必要对不同层次鱼类营养摄食情况开展研究。由于生物体内三羧酸甘油酯中的脂肪酸主要来自于所摄入的食物,同时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比较稳定,经生物消化

2、吸收后基本结果不变。因此它连接的脂肪酸是标志其食物来源的重要标志。这些脂肪酸从生态系统的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的传递过程中,结果基本保持不变,使其成为标志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营养关系的良好标志物。通过对比生物之间脂肪酸的组成,可追踪物质在食物网中的传递过程,有助于生物之间营养关系的确定。因此,本实验拟从鱼类着手,通过分析脂肪酸标志物,了解不同营养层次鱼类摄食特点。不仅可为象山港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而且可为今后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3、1、不同营养层次鱼类的收集及背肌获得;2、脂肪酸分析;3、成份比较。解决的主要问题:使用脂肪酸生物标记方法,分析不同种鱼类背肌脂肪酸组成,从而了解不同营养层次鱼类在象山港摄食不同饵料的情况。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样品获得:收集象山港各种鱼类,解剖取背部白肌。2、脂肪酸分析:一.抽提---------Bligh-Dyer法1.样品匀浆,冷冻干燥。1.0.1-0.2克左右干样放入20ml离心管,加7.6mlCHCl3/CH3OH/H2O=1:2:0.8混合液后超声波提取2分钟,剧烈震荡5分钟。2.3

4、000rmp离心,取上层放入125ml分液漏斗,下层加7.6mlCHCl3/CH3OH/H2O=1:2:0.8混合液,剧烈震荡5分钟,超声波提取2分钟。3.重复两遍3的操作。4.向分液漏斗中加6mlCHCl3,使CHCl3/CH3OH/H2O=2:2:0.8之后震荡30秒。5.再向分液漏斗中加6ml饱和食盐水,使CHCl3/CH3OH/H2O=2:2:1.8,震荡30秒6.分层后,取下层氯仿层旋转蒸发至恒重,充氮气吹干后冷冻保存。二.皂化(取一定量总脂,皂化2小时。)准备材料:配制2ml5-6%KOH甲醇水(V/V4:1)6

5、0℃;N2放入4ml样品瓶1min。皂化液转移到15ml离心管中,用盐酸调PH<1,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ml,用2ml氯仿:正己烷(V/V1:4)洗样品瓶合并到离心管中,旋涡震荡,4000转/分离心,用吸管把上层液吸到另一个离心管中,再重复两次,合并提取液,得脂肪酸。三.脂肪酸甲脂化提取液2ml重蒸水洗一次,准确移取上层液蒸干,加入0.5mlBF3甲醇液,用氮气吹1分钟,60℃水浴甲脂化1小时,冷却,移到15ml离心管中,加1ml饱和NaCl。原样品瓶用2ml正己烷洗到离心管中,旋涡震荡,4000转/分离心,用吸管把上层液吸到

6、另一个尖头离心管中,再重复两次,合并提取液,加入1g无水Na2SO4,准确移取上层液,蒸干,1ml正己烷定容到1.5ml样品瓶,上GC-MS。3、鱼类摄食分析:海洋中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细菌、原生动物和海洋动物自身合成等几个方面。浮游植物的脂肪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C14-C22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细菌能合成C10-C20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只有一些少数深海的和从鱼类肠道分离出来的细菌可以合成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原生动物如纤毛虫除了本身具有一些常见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元不

7、饱和脂肪酸外,还能将饵料中的一些前体脂肪酸转化合成为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必需脂肪酸;海洋动物也能通过延长碳链和去饱和作用合成一部分脂肪酸,一些桡足类能合成C18、C20和C22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某些饱和脂肪酸,一些海洋鱼类能合成20:4n26、EPA和DHA。来源生物指示物细菌C15:0、C17:0和分支脂肪酸>1.5蓝细菌16:016:1(n-7)18:1(n-9)硅藻属20:5n-316:4(n-1)16:1/16:0>1.6∑16/∑18>220:5(n-3)/22:6(n-3)>1鞭毛藻属22:6(n-3)2

8、0:5(n-3)/22:6(n-3)<1绿藻16:0高含量16PUFA(特别是16:2(n-6),16:3(n-3)和16:4(n-3))低含量18PUFA(特别是18:2(n-6)和18:3(n-3))褐藻18:1(n-9)红藻20:5(n-3)/20:4(n-6)>10陆源高等植物(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