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

ID:47664876

大小:16.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28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_第4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小学阶段常考的阅读文章分类大致如下: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散文、童话、小说、说明性质的文章......前四种是小学训练的重点。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掌握了前四种文章的答题技巧,阅读理解水平就能有所提升.后面,我会在群里把这四种文章的答题技巧都进行分享。今天我们的重点是解决占半壁江山的叙事类文章的答题技巧。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

2、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阅读理解也是有套路的。我们在“开战”之前,一定要有所准备。 这几个步骤大家一定谨记心间。有的孩子会说,我就是这么做的啊,可是我依然扣分很多。那接下来我们解决答题技巧方面的问题。首先,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先进行一个判断:它属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我们今天讲解的是叙事类的文章,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了:写了一件什么是事啊?如果没有读懂文章,不清楚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肯定答题时就无从下手了。那么我说答题有套路,概括事件的套路是什么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啊,之前我在群里分享过:答题公式,其中涉及到了概

3、括事件的公式。概括事件:先找出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然后组合起来: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结果.这是大家都知道且简单的答题方法,在阅读理解的实践操作中,大家可以去试一试。叙事类的文章,第一步,我们对文章叙述的事件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后,我们接下来解决常考题型如何应对。我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逻辑,从词开始。1、如何理解词语?方法:(1)拆分法(2)换词法:近义词、反义词(3)必须结合文中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里拆分法也叫语素分解法。2、句子方面的考题:(1)句子的作用句子的作用要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如果位置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

4、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如果句子位置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过渡句);如果句子位置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总结句)。那么问题来了,有很多学生知道这些套话,也答上来了,可是得不到满分,为什么呢?很有可能是:只写了答题的方法,并没有结合文章内容去作答。所以:读懂文章的内容是核心!(2)修辞的作用我曾经在群里分享过修辞的魅力,在阅读理解中,修辞手法作用的考察也一直是重点。燕子老师:语言熠熠生辉全靠它——百变修辞修辞的答题格式:(其实也可以自己总结出公式来)比喻:把(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人物的(  )情感;拟人:把(  )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

5、趣夸张:突出了+对象+特征反问:强调了+对象+特征(加强了……的语气)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加气势,加强了语气)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3、叙事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叙事顺序的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来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或者把精彩的情节提到文章的开头;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4、概括段意、划分层次概括段意:摘句归纳法、联词归纳法、分层归纳法。摘句归纳法:大家都在用。摘取总起句或者过渡句或者总结句来作为段意.划分层次的方法比较多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总分关系、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化等来划分层次。最后我们再来说说中心思想的总结和概括。中心,往往学生比较难把握。通俗地说:中心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对于叙事文章来说,中心就是作者想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思想感情、一个道理。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概括中心的格式:(叙事类的文章)作者通过叙述了一件......事情,表达了/抒发了......道理/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