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汇编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汇编

ID:47669507

大小:37.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9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汇编_第1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汇编_第2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汇编_第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汇编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二年级用的是《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这套书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一潭死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课程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本教材就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教材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中,以文化主题组

2、织教材。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他自身的体系,音乐也不例外,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造成的。无论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他们都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密不可分。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延长、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时间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让学生爱听、爱唱。另外还有自制乐器、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培养目标

3、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的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对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回有所不同。音乐本身就具有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的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给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教学重点难点1、从聆听有关"春"的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展开想象、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要保护环境,不能破坏生态,这样才能永远看见春天。2、从充满童趣

4、的作品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教育学生要珍惜童年的大好时光,从不同风格的乐曲中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并能听辩独奏乐器的音色。3、聆听表演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在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的感染下,进异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欣赏、表演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5、教育学生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五年级学生在演唱时基本上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而且基本认识到了气息的作用,大多数学生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地歌唱。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

5、色也很优美,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学不好。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对他们要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情感。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音乐主题:音乐和我的祖国。以《爱的礼》、《多么好》、《彩色的版图》、《情系江淮》、《南海风情》、《欢聚与期盼》六个单元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贴近

6、学生生活,体现经典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教学重、难点1.用歌声肢体动作大胆的表达内心的感受。2.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祖国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2.在我的创造活动中,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创造活动;3.了解有关地方民歌的基本知识,增添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主要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复查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相结合,并注意备学生;2.课堂形式多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可能的让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

7、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3.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