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学习方法

《伤寒杂病论》学习方法

ID:47675838

大小:77.78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1-27

《伤寒杂病论》学习方法_第1页
《伤寒杂病论》学习方法_第2页
《伤寒杂病论》学习方法_第3页
《伤寒杂病论》学习方法_第4页
《伤寒杂病论》学习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杂病论》学习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任应秋:谈谈学习《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学习辨证施治较有系统的书,是后汉张仲景的杰出著作。学习中医,必须要读《伤寒论》的重要意义,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了,但是究竟如何阅读才好?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拉杂谈一下,仅供初学《伤寒论》者的参考吧。(一)选本一般读《伤寒论》的,往往都是读注本的多,很少有从《伤寒论》白文本着手,其实这是研究伤寒论的关键问题,不应该忽略。因为白文本是仲景《伤寒论》的基本面貌,各家注本于《伤寒论》的本来面目,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变了。当然,所谓白文本,亦只是指北宋林亿等的校刊本而言,除了林校本而外,我们

2、不可能再看到更接近仲景原论的白文本来。北宋刊本,亦为稀世之珍,国内还没有访到是否有这个本子的存在。其次是明代赵开美的翻刻宋本,据《经借访古志补遗》说:“此本为仲景全书中所收,曰翻刻宋板,其字画端正,颇存宋板体貌,盖伤寒论莫善于此本。”可惜这个刻本,亦流传甚少,不易购得。无已,下列几个本子,还不失为《伤寒论》白文本的善本。第一是民国元年武昌医馆列本。其次是民国十二年恽铁樵托商务印书馆的影印本。又其次是民国二十年上海中医书局的影印本。这三个本子都是据赵氏翻刻本而校刊或影印的。在古旧书店时或可以买到。1955年重庆人民出

3、版社发行的《新辑宋本伤寒论》,也是据赵刻本排印的,1959年又增附索引发行,仍不失为较好的白文本,只是删节去原本的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辨痓湿暍病脉证、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辨不可吐、辨可吐、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辨可下病脉证并治、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等十二篇,以及三阴三阳各篇篇首所列诸法条文,可以称做《伤寒论》的白文节本。(二)选注注《伤寒论》的,从宋至今,不下四百余家,要想尽读这些注本,既不可能,亦没有这个必要。但是较好的注本。不仅可以帮助对《伤寒论》的理解,还足以启发

4、我们的思路。因此,在阅读了白文之后,选几家较好的注本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兹选列数家如下,以供参考。一、任应秋:谈谈学习《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学习辨证施治较有系统的书,是后汉张仲景的杰出著作。学习中医,必须要读《伤寒论》的重要意义,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了,但是究竟如何阅读才好?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拉杂谈一下,仅供初学《伤寒论》者的参考吧。(一)选本一般读《伤寒论》的,往往都是读注本的多,很少有从《伤寒论》白文本着手,其实这是研究伤寒论的关键问题,不应该忽略。因为白文本是仲景《伤寒论》的基本面貌,各家注本于《伤寒论》的本

5、来面目,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变了。当然,所谓白文本,亦只是指北宋林亿等的校刊本而言,除了林校本而外,我们不可能再看到更接近仲景原论的白文本来。北宋刊本,亦为稀世之珍,国内还没有访到是否有这个本子的存在。其次是明代赵开美的翻刻宋本,据《经借访古志补遗》说:“此本为仲景全书中所收,曰翻刻宋板,其字画端正,颇存宋板体貌,盖伤寒论莫善于此本。”可惜这个刻本,亦流传甚少,不易购得。无已,下列几个本子,还不失为《伤寒论》白文本的善本。第一是民国元年武昌医馆列本。其次是民国十二年恽铁樵托商务印书馆的影印本。又其次是民国二十年上海中医

6、书局的影印本。这三个本子都是据赵氏翻刻本而校刊或影印的。在古旧书店时或可以买到。195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新辑宋本伤寒论》,也是据赵刻本排印的,1959年又增附索引发行,仍不失为较好的白文本,只是删节去原本的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辨痓湿暍病脉证、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辨不可吐、辨可吐、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辨可下病脉证并治、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等十二篇,以及三阴三阳各篇篇首所列诸法条文,可以称做《伤寒论》的白文节本。(二)选注注《伤寒论》的,从宋至今,不下四百余家,要

7、想尽读这些注本,既不可能,亦没有这个必要。但是较好的注本。不仅可以帮助对《伤寒论》的理解,还足以启发我们的思路。因此,在阅读了白文之后,选几家较好的注本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兹选列数家如下,以供参考。1.《注解伤寒论》宋、聊摄成无己注书凡十卷。这是通注《伤寒论》的第一部书。汪琥说:“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犹王太仆之注内经,所难者惟创始耳”。的确,没有蓝本可凭,而要注释这样一部经典著作,是不太容易的事。成氏注的唯一特点,基本是以《内经》为主要依据。仲景在自序里曾说:“撰用素问、九卷”。而一般人也说仲景《伤寒论》是在《内经

8、》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读了成氏注,更可以说明这一点。如《伤寒论》说:“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成注以《索问》标本病传论作解云:“病人旧微溏者,里虚而寒在下也,虽烦,则非蕴热,故不可与栀子汤。《内经》曰。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这条确是治病的标本先后问题,旧微溏里虚证是本病,栀子豉汤证是标病、新病,里虚者,只能先温其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