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

ID:47682444

大小:1.08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2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新人教版必修2[随堂检测]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材料中没有涉及B、C、

2、D项的内容。故本题选择A。2.从考古发现看,西周时期农具多用木、石等材料制成,青铜主要用于铸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具,最主要的原因是青铜(  )A.产量有限,不能完全取代石器B.制造起来困难,不如石器方便C.质地太脆,不太适合农业生产D.使用时间短,很快被铁器取代解析:选A。从常识角度考虑,C项不符合事实,可排除。D项也不符合史实,也可以排除。A、B项都是重要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是A项。3.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原因。下图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水平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

3、.①④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骨耜是商代以前的生产工具,耦犁是汉朝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是唐朝的生产工具,故答案为C。4.《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土润暑(指暑湿之气),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解析:选A。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主张把草堆积起来,用火烧成灰,可以肥田。水化是在夏日暑时将草堆积,利用湿度、热度加速草的腐

4、化。材料中所述行为都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不能反映“重视适时耕作”,故A项正确,排除D项;B项不符合实际情况;C项与材料不符。5.阅读下列材料:5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材料二男耕女织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3)假若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材料二所示的时期,你所向往的理想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两则材料所反映的

5、中心是小农经济,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材料信息和教材中有关小农经济的知识回答。其中,第(3)问要把握人们在小农经济影响下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答案:(1)小农经济。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3)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安定,儿孙满堂。(言之成理即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

6、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知,人们在种植作物时知道应对旱灾、进行施肥和灌溉,B项较为全面。2.《书序》中说:“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指妖怪),桑谷共生于朝。”《史记·殷本纪》亦载:“帝大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据此,有学者认为商代十分重视种桑养蚕,其理由是(  )A.丝织技术的进步B.帝相均参与农桑C.桑树的大量种植D.桑与谷相提并论解析:选D。学者得出商代重视种桑养蚕的依据就是材料中的记述。材料并没有体现出A、B、C三项,

7、只是一再强调了“桑谷共生于朝”的现象。故选D。3.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这些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5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解析:选C。从战国时期铁农具占铁器的绝大部分,可知当时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A项开始于春秋时期,B、D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故选C项。4.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8、)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三幅图片体现了中国古代农具的改进过程。A、B从图片中不能体现出来。仅从图片中也不能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只经历了这三个阶段,D错误,因此C为正确答案。5.古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是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东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