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老辣犀利,博辩宏伟——苏洵《六国论》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老辣犀利,博辩宏伟——苏洵《六国论》赏析

ID:47683143

大小:1.03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老辣犀利,博辩宏伟——苏洵《六国论》赏析_第1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老辣犀利,博辩宏伟——苏洵《六国论》赏析_第2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老辣犀利,博辩宏伟——苏洵《六国论》赏析_第3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老辣犀利,博辩宏伟——苏洵《六国论》赏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老辣犀利,博辩宏伟——苏洵《六国论》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辣犀利,博辩宏伟——苏洵《六国论》赏析 唐宋古文八大家中除苏轼以外,还包括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朱德同志游眉山三苏公园的题词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对苏轼父子的文学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宋仁宗嘉祐年间,他得到欧阳修的推崇赞扬,而享有文名。他不满当时的科举“时文”,而精研孟子、韩愈等人的文章,专力从事古文的写作。他从少年时代就喜欢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对社会现实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而所作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他把自己比作汉代的政论家贾谊,不喜欢有人把他比

2、作辞赋司马相如。他的文集里所收的作品,主要的也就是政论文。这些政论文老辣犀利,简劲有力,宏伟雄迈,奔骤驰骋,很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风度。    苏洵在嘉祐三年(1058)通过名重一时的欧阳修把他的《权书》、《衡论》等著作共二十来篇文章献给宋仁宗,陈述他对于当前内政外交问题的意见。《权书》中有一篇《六国论》,评论六国的破灭,提出对敌斗争应该注意的问题,借以批评北宋王朝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这是苏洵的著名散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

3、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文章一开始,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劈头四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作者就斩钉截铁地给六国之所以灭亡定下结论。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不在于它们的武器不锐利,也不在于它们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他们一味地拿土地作为贿赂,向秦国乞求和平。“赂秦”就是贿赂秦国。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所以作者接着申述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然而事实上又并不是所有六国都向秦国奉献土地,为什么那些没有“赂秦”的国家也破灭

4、了呢?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作者故意这样设问,然后又自己作了回答:“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此,归根结底,“赂秦”是莫大的致命伤。以上这些就是通篇的基本论点,突出强调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从六国方面来说的。    接着作者再从“赂秦”的两个方面来论述这种做法的后果。他指出:秦国由于接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比它打胜仗所得到的土地要多出百倍,其他各国由于送贿赂而丧失的土地,比它们打败仗丧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那末,秦国所最欢迎而对其他国家所最不利的,当然就不在于作战了。这里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是侧重照应开头四句中的“非兵不利,战不善”,是从另

5、一个角度补充和阐发了“弊在赂秦”的论点。    在接下来的两段文章里,作者又分别就“赂秦”的国家和不“赂秦”的国家,论述了它们各自灭亡的具体原因。  4  第二段的原文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复,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这段先论述“赂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是说这些国家的前辈创业的很难;“子孙之

6、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是说这些国家的后代只顾眼前的暂时利益,轻易地把前辈辛勤创有的国土随便割让给秦国;“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是说秦国并不因为得到奉献的土地而停止进攻。这就是第一段结尾所说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越向敌人屈服退让,就越增加敌人的气焰,敌人越得到好处,就越要加紧侵略。所谓“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秦国的侵略欲望根本没有止境,这是秦国侵略者不可改变的本质。诸侯各国奉献土地一味妥协,只能激起它的更大的侵略野心。这里,不需要通过作战,就已经判别胜负了,至于诸侯各国的因之而破灭,那更是极其自然的事情。作者为了把“奉之弥繁,侵

7、之愈急”的道理讲得更为明白清楚,他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薪”就是木柴,这个譬喻非常准确地、形象地表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的错误。这一段是进一步发挥第一段的“赂秦而力亏”一句,具体指的是韩国、魏国和楚国。这三个国家都紧靠秦国,当时秦国在军事战略上采取“远交近攻”,也就是结交远方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的方针,因此它们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并且首先以地“赂秦”,结果最早被秦国消灭。    再看第三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