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补体和C9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鱼类补体和C9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ID:476858

大小:7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8

鱼类补体和C9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1页
鱼类补体和C9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2页
鱼类补体和C9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3页
鱼类补体和C9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4页
鱼类补体和C9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类补体和C9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食品工程与科学鱼类补体和C9基因的研究进展摘要:鱼类的补体在杀灭和中和微生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系统系统可激活溶血途径和调理作用来实现其对机体的防御功能,其中C9是构成补体重要结构之一的末端补体分子的一类分子。本文主要介绍了鱼类补体特征、生物学作用以及鱼类补体的合成发生。同时,也介绍了C9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适用于C9重组蛋白纯化的试验方法。关键词:鱼类;补体;C9基因;研究进展1前言地球上的生物都在经历上亿年的时间和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它们自身特有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动物的

2、免疫系统是由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两部分组成(于善谦等,1999)。其中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数量占比重最多的一个类群,在进化过程中,鱼类是处于连接高等脊椎动物和低等无脊椎动物的一个特殊地位,但目前关于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以及其与高等脊椎动物的比较研究还很有限,还缺乏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对鱼类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进一步的了解到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发生、进化以及其多样性。和高等脊椎动物一样,鱼类也是利用免疫系统来初步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侵害,其免疫抵御机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它们的共同

3、作用是都能够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以及鱼类自身内环境的稳定。补体(Complement,C)是在先天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功能的体液分子,其被病原体或者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多种物质激活后,能够诱导炎症反应发生、抗体的形成以及介导病原体的清除。补体被抗原-抗体复合体或微生物激活,然后可通过直接裂解或者促进吞噬作用消灭病原微生物。在补体系统两条激活途径中,涉及到14个补体蛋白(C1-9,及B、D、P因子)的参与,近年来,其在分子遗传学和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对鱼类补体系统的研究概况及与补体成分之一C9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4、。2鱼类补体系统研究进展补体(Complement,C)是先天免疫防御中重要的体液功能分子,在被病原体或者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多种物质激活后,能诱导炎症反应和抗体的形成、介导病原体的清除(Ferreiraetal,2000;Gasque,2004)。补体经典溶血途径能够非特异性的补体系统与特异的获得性免疫联系起来,成为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的一种重要的效应机制(Fujitaetal,2004b;Morganetal,2005)。自1894年Pfeiffer发现溶菌现象以来,对补体的研究己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鱼类补体的研

5、究起步比较晚,对其系统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Dodds&Day,1993)。2.1补体活化途径补体系统是一个古老的防御机制,在无脊椎动物阶段就已经存在(Nakaoetal,2003)。鱼类补体活化途径有经典途径(ClassicComplementPathway,CCP)、旁路途径(AlternativeComplementPathway,ACP)、凝集素途径(LectinComplementPathway,LCP)和共同的终末途径形成攻膜复合体(MembraneAttackComplex,MAC)。A

6、CP和LCP在无颔类脊椎动物已经存在(Sunyer&Lambris,1998;Fujitaetal,2004b)。补体活化途径也称作补体系统。补体的各成分,为抗原抗体复合体以及其他成分,离子等相继会合连锁被活化,结果引起免疫细胞溶解和免疫溶血,也就是细胞和细菌、红血球等的溶解或免疫粘着等许多免疫生物学现象(C1-C9为补体的第一到第九成分),这一机制称为补体活化途径,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第一补体途径(classicalpathway)和第二途径,第二途径亦称为代替途径(alternatepathway)。2.2补体

7、的合成和发生补体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由近40种可溶性蛋白和膜蛋白组成,可溶补体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结合和破坏入侵的病原,补体系统的膜蛋白又分为补体受体和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启动吞噬细胞结合和吞噬结合了补体调理素的病原。补体调节蛋白保护机体正常组织免受可溶补体蛋白的意外损害(Bohana-Kashtanetal,2004)。许多不同的组织细胞能够合成补体蛋白,包括肝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肾小球细胞、滑膜细胞、上皮细胞(肾脏,肺和肠道),脂肪细胞(Volanakis,1995;谢

8、佩蓉,1997),以及脑细胞(神经胶质和神经元)等(Fabryetal,1994)。血浆中大部分补体组分由肝细胞分泌。单核巨噬细胞可产生几乎所有具有活性的补体成分,而其它类型的细胞或组织产生其中个别成分(Dalmoetal,1997)。鱼类肝脏是合成补体的主要器官(Ellingsenetal,2005;Huttenhuisetal,2006),但在其它组织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