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

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

ID:47687241

大小:7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1-24

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_第1页
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_第2页
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_第3页
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_第4页
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转贴】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上)1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几个阶段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目前正在向第三阶段过渡。1.1发展的初始阶段从1958年到2O世纪8O年代末期,是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初始阶段,历经30余年。1958年,四方机车车辆厂(以下简称四方厂)在大连机车车辆研究所(今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上海交大和集宁机务段协作下,自行设计、研制了我国首列双层液力传动内燃动车组,当时称为东风号双层摩托列车。该列动车组于1959年交付北京内燃机务段,在北京—天津间试运。东风号内燃动车组由2节动车和4节双层客车编组而成。每节动车装有

2、2台山西柴油机厂制造的坦克用B2?300型高速四冲程柴油机,车用机型号改为DV12A型。该型柴油机缸径为150mm,行程是180mm(左)和186.7mm(右),标定转速为1500r/min,12缸V形排列,UIC标定功率是220kW(300马力)。单节动车功率是440kW,动车组总功率是880kW。液力传动装置型号是SF2006-1型,液力变速箱内装有自行设计的两套变矩器:B1型起动变矩器和B2型运转变矩器。箱内还设有齿式离合器的换向机构。司机按照机车的速度和柴油机转速,以电-风遥控进行换挡。动车的轴式为B-B,整备重量是65t,轴重为16.25t,构造速度是120km/h。该动车组

3、的研制为四方厂1959年试制卫星型2000马力液力传动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打下了基础。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首列电力动车组是由长春客车厂(以下简称长客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以下简称株洲所)和铁道科学研究院,根据铁道部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于1978年开始研究设计,1988年完成试制的KDZ1型电力动车组。该动车组为2动+2拖4节编组,总功率为1200kW,采用经济八段桥、相控交-直流传动,最高速度是140km/h。4节车均设硬座,座席呈2+3布置。全列总定员是382人,其中单节动车定员88人,单节拖车定员103人。KDZ1型电力动车组于1989年在北京环形试验线上进行动态调试和各种试验,最高试

4、验速度达到142.5km/h,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据资料记载,这列试验型电力动车组因受当时运用条件的限制,未能投入正式运用,但是它为后来我国电力动车组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在上述两种动车组研制之间,1962年我国铁路从匈牙利进口2列NG3型内燃动车组。这种动车组是由匈牙利GanzMavag工厂制造的,由2动+2拖4节编组而成,动车布置在两端,总功率为735kW(1000马力),设计速度是128km/h。每节动车上安装1台12JV17/24型柴油机,缸径是170mm,行程为24Omm,标定转速是125Or/min,UIC标定功率是367.5kW(500马力)。动车采用机械传动。NG3型内燃

5、动车组进口后,最初配置在北京内燃机务段,运用于北京-天津之间。1975年5月,2列动车组全部调转到兰州铁路局。1987年,NG3型动车组全部报废。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在发展初始阶段具有以下特点:①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同时得到发展;②电力传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都得到采用;③国内自行研制和从国外进口相结合;④设计试制工作中,制造工厂、运用部门、科研单位和院校联合协作;⑤除进口产品外,试制产品没有投入正式商业运营和批量生产,但是所进行的设计、试制、试验工作为后来我国铁路动车组乃至机车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⑥初始阶段持续时间长,约30余年,其发展速度、研制产品的技术水

6、平、品种和数量等与同期国外铁路工业和铁路运输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国家的产品比较,相对缓慢和滞后。....word格式探寻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在发展初期缓慢和滞后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和当时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客观发展形势以及人们的主观认识跟不上特定阶段社会政治经济迅猛发展的实际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运输被誉为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担负着国家主要客、货运输任务。据资料分析,第五个五年计划末期的1980年,铁路完成的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380亿人?km没和5707亿t?km,各占全国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完成的总旅客周转量和总货物周转量的60.5%和71.7%。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

7、时间里,铁路客流货源仍然充足,只是运力明显不足,供求矛盾尖锐。“车难要,票难买”是那个时期铁路货物和旅客运输状况的鲜明写照。当时铁路运输和铁路工业部门上下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解决运能与运量的矛盾上,在客运方面,认为让旅客能买到票、坐上车、走得了是当务之急,忽视了旅客列车的提速、乘车条件的改善以及相应的技术创新和线路改造,从而抑制了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然而在那个时期,与铁路运输部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航、公路、水运等部门,在党和国家“对内搞活,对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