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考点

记叙文阅读考点

ID:47696078

大小:7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1-23

记叙文阅读考点_第1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_第2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_第3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_第4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考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叙文阅读】知识·考点·方法应城市实验初中刘虹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将要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现代文阅读的成绩在语文成绩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那么,在现代文阅读当中,必考的文体是什么?当然是记叙文,小说和散文也包含其中,我们统称为记叙文。在我们孝感市,记叙文的考试题型基本上是固定的,有六道。它们分别是:文题解读、整体感知、文意把握、语言品味、作品感受、赏评拓展。不论记叙文有多复杂,如果了解了记叙文的相关的知识,弄清了这六道题的考点,,掌握了解题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对于记叙文的阅读是完全可以较熟练掌握的。下

2、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中考记叙文的知识、考点和方法问题。这也是我复习分成的三步。一、知识回顾: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3、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可以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有时

3、也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4、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14(2)第二人称:“你”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3)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身份“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

4、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5、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6、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7、记叙文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件(+结果)(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8、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

5、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用于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透彻,用于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14

6、(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9、写作手法及作用:手法:拟人、夸张、象征、借物喻人、对比、衬托、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多在童话、寓言中)(2)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3)象征手法: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

7、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它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4)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8、(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前文所写的内容后文与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