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13.4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导学案(配套)1

九年级上册13.4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导学案(配套)1

ID:47696597

大小:9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23

九年级上册13.4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导学案(配套)1_第1页
九年级上册13.4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导学案(配套)1_第2页
九年级上册13.4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导学案(配套)1_第3页
九年级上册13.4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导学案(配套)1_第4页
九年级上册13.4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导学案(配套)1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13.4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导学案(配套)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中国最好的中小学教育13.4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4)知道串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特点。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三章第四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电源是提供 的装置。电压的符号是2.电压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 V,1V= mV3.电压的符号是,单位是,简称,单位符号是;在电压其它的常用单位中比伏大的单位是,单位符号是。比伏小的单位是,单

2、位符号是。4.1)电压表的符号是,电压表的作用是。2)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V,每一小格表示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V,每一小格表示V。3)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的电压,电压表应该与用电器联。三、预习检测1、单位换算:1200mV=V=k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V=    KV=mV。2、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有电源就一定有电压且有电流B.电压就是电的压力C.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D.有电压就一定能形成电流第5页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中国最好的中小学教育2、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  )A.电流表   B.电压表   C.电能表   D.电阻箱4、在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时,正确的是(  )A.尽可能选择大一些的量程B.经试触后被测电压不超过小的量程时,尽可能选择小量程C.尽管选用的量程不同,但对测量结果毫无影响D.为使测量结果更精确,量程选得越小越好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引入电压概念分别用新、旧电池给小灯泡供电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提出问题:新旧电池为什么会造成灯泡亮暗程度的不同?引入课题。2.电压为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电流,我们先用水流作比喻,看看水流是怎样形成的?类比: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灯泡中的电流

4、又是怎样形成的呢?3.电压的符号、单位是什么?4.电压表(1)电压表的用途及表示符号是什么呢?(2)认识电压表(3)电压表的使用① 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注意事项是什么?② 电电压表的接线柱若接线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③ 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④ 电压表为何必须并联到被测电路中?⑤ 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⑥ 如果事先不能估测出被测电压的大小,怎么进行测量?⑦ 电压表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什么电压?5.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有和特点呢?如何探究?结果如何?二、随堂检测第5页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中国最好的中小学教育1.学生用电

5、压表有个接线柱,个量程,当被测电路的电源是三节蓄电池时,应选用的电压表量程为。2.小明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接线柱的接法如图所示,下面是同组同学的看法,其中正确的看法是(  )A.该电压表的测量范围是3~15VB.该电压表可以测出电压值C.该电压表没有正接线柱D.该电压表不能测出电压值3.小宁在探究练习使用电压表时,把电压表接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所发生的现象是(  )A.灯泡亮、电压表有示数B.灯泡亮、电压表无示数C.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D.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灯L1和L2

6、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4.8V,1.2VB.6V,1.2VC.1.2V,6VD.1.2V,4.8V5.如图所示,灯泡L1比L2亮,电压表V2示数为6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5页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中国最好的中小学教育A.V1示数为6VB.V1示数大于6VC.V示数小于6VD.V示数大于6V第5页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中国最好的中小学教育参考答案预习案1、①1.2;1.2×10-3;②220;0.22③2.2×1052、C3、B4、B探究案1、三;两;0~15V2、D3、C4、D5、A第5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