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ID:47699193

大小:2.71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_第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_第7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篇巩固探究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第1~2题。1.对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形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C.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形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下垫面2.近年来该地河流含沙量增大,最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列哪一要素造成的?()A.气温B.植被C.地形D.降水解析:第1题,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太阳辐射影响气候、植被进而影响河流与地貌,因而是图中地理环境各要素关系形成的根本因素。第2题,人类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从而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大。答案:1.B2.

2、B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所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4.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1-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植被)、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植被)、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要素解析:第3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体现了气候、土壤、生物(植被)、水文、地貌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4题,自然地理环境的

3、整体性主要表现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3.B4.C下图为局部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a、b、c、d、e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分别是()A.地貌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貌C.土壤地貌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貌大气水文土壤6.如果b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②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5题,主要考查自然地

4、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判断,根据图示即可判断。第6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构成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如果b(生物)遭到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将降低,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答案:5.A6.D导学号58734078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完成第7~8题。-2-7.按图中字母顺序将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水土流失、④植被条件差填入框内,其顺序正确的是()A.③④②①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④①③8.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

5、高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降水集中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蚀,故c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b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a为地表起伏大。第8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答案:7.D8.A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第9~10题。9.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0.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

6、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B.②③④-3-C.①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知,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能使空气中CO2的含量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遗体分解都能使空气中CO2的含量增加,但主要的还是燃烧化石燃料。第10题,大面积的森林破坏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减少,使空气CO2浓度增加,同时,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因而造成物种的灭绝。答案:9.B10.D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11.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A—氮气B.B—氧气C.C

7、—二氧化碳D.D—碳酸盐12.从A到I整个过程都属于()A.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第11题,A和B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放出的氧气,C和D分别表示动物呼吸作用中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第12题,从A到I整个过程都属于化学元素在各个圈层的迁移过程。答案:11.B12.A13.如果下图中a代表绿色植物,该图示的含义是()A.呼吸作用B.分解作用C.光合作用D.化合效应-4-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