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ID:47711965

大小:1.42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3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_第1页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_第2页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_第3页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_第4页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一、细胞膜与细胞器1.图解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分类(1)(2)(3)3.“四幅图”图解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1)过程示意图:图115(2)膜面积变化模型图:考法一考查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功能1.(2016北京市西城区期末)下图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细胞内高K+、低Na+环境依靠钠-钾泵和脂双层共同维持B.钠-钾泵的存在说明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不具有选择性C.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D.细胞内K+外流和

2、细胞外Na+内流均不消耗ATP【易错警示】细胞膜成分的5点提醒(1)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含量很少或没有。(2)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例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3)含量最高的成分: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脂质含量最高,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含量最丰富。(4)功能最复杂的成分: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最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上蛋白质

3、种类很多,如具有运输作用的载体蛋白、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接受信号的受体、起催化作用的酶及体现特异性的抗原等。(5)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的成分:糖蛋白和糖脂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考法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2.(2016山东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许多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C.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有

4、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D.硅肺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3.(2016天津市八校联考)如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图可用来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B.若此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应去掉的结构为⑤、⑨C.若此图表示动物的性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为①、②、⑤D.图中能利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结构有③、⑤、⑥15【技法提分】巧用索引法判断细胞类型【易错警示】细胞结构与功能中的几个一定与

5、不一定(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但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但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一定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3)一切生物,其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4)有中心体的生物不一定为动物,但一定不是高等植物。(5)高尔基体经膜泡分泌的物质不一定为分泌蛋白,但分泌蛋白一定经高尔基体分泌。   考法三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2016安徽安庆高三二模)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

6、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B.B.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加工C.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技法提炼】“三看”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1)一看标记氨基酸出现的先后顺序: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胞外)。(2)二看膜面积变化的结果:内质网面积缩小,细胞膜面积增大。(3)三看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内质网(加工车间)、高尔基体(包装)和线粒体(提供能量)。考点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巧学

7、助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跨膜运输三类型,自由、协助和主动,自由、协助高到低,主动运输逆着行;胞吞、胞吐非跨膜,不需载体需耗能,大分子颗粒来进出,全靠膜的流动性。152.常见渗透装置图形分析(1)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①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由S1→S2的,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溶液浓度,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下降。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

8、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最初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由S1→S2的,随着溶质的扩散,最终S1和S2溶液浓度相等,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1和S2溶液液面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