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

ID:47712057

大小:2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01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_第1页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_第2页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_第3页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_第4页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_第5页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_第6页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_第7页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_第8页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_第9页
资源描述:

《违章操作的心理分析与消除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违章操作心理成因及消除对策探讨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安全设施的不断完善,违章操作逐渐成为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还是有意无意的违反,对生产和人身安全的影响极大,因此,分析和掌握违章现象产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消除对策,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要。1违章操作的含义所谓违章操作就是指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动作或行为。2违章操作的类型违章操作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违章操作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有意违章和无意违章。2.1无意违章无意违章,顾名思义,是指在无意的情况下所造成的违背安全操作规程的动作或行为。按其产生的原因,无意违章也可分为两

2、种情况。其一是当行为人或操作者在意识不清的状态时发生的违章行为。例如,突发性癫痫患者、精神病人、夜游症患者在发病期间,其意识混乱,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操作行为。无意识违章的第二种情况是,虽然操作者或行为人处在意识清醒状态下,但由于某种生理、心理缺陷或无知造成的违章。例如: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症的人闯红灯,对他本人来说,可能是无意的违章。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最常见的是由于无知而造成的违章。2.2有意违章有意违章又可称为故意违章。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本身订的不合理、不科学,但又没有能加以及时修订、完善。例如,有些安全操作规程订的过于繁琐,甚至有重复和矛盾之处,操作者在实际

3、操作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更加安全的规范,这种故意违旧章不仅是允许的,而且应该加以鼓励推广,这是使安全操作规程不断进步的契机。有意违章的另一种情况是安全操作规程本身没有问题,不是因为安全操作规程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其它原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明知故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种故意违章并不少见。例如,在汽车驾驶中,司机和司机之间相互斗气,开英雄车,就是一种明知故犯行为。3违章操作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安全心理学原理以及笔者从事安全工作多年的实际经验分析,违章操作人员一般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状态,而且这些心理状态是造成事故的重要隐患。3.1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不

4、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我”。这实际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了。尽管事故的发生常带有偶然性,但偶然性里包含改变方必然性的因素。一次违章不一定就发生事故,但多次违章显然就增加了产生事故的概率,而且,一次违章侥幸没出事故,往往给人的违章行为带来一种强化作用,容易使这种行为发展成为习惯,而一旦成为习惯,要改就困难了。在日常生活中,在车间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对待安全操作的人时有所见。例如,干某件活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而不采取,需要持证作业的而无证上岗,如此等等都属于心存侥幸、故意违章之

5、列。3.2惰性心理惰性心理又称“节能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惰性心理对安全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这种心理存在比较普遍,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心理。惰性心理和侥幸心理密切关联着,认为省点事不至于出问题,熟知恰恰是这种心理,常常成为致祸的根苗。3.3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违章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有这种心理的人,在行为上多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操作时缺乏认真严肃的精神,对安全虽明知重要,但往往只是挂在嘴上,而在心里却觉得无所谓,缺乏应有的警惕性。造成麻痹心理的因素很多:一是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

6、认为自己的技术过硬,保准出不了问题;二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认为多次这么做,也没出过事;三是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例如刚搞过安全工作大检查后,思想放松,产生麻痹心理;四是个性思想思想思想因素,如有的人一贯松松垮垮,具有不求甚大解的性格;五是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3.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为“你让我这样,我偏那样”,“越不充许,我越要干”等特征。逆反心理产生的行为是一种与正常行为相反的对抗性行为,它受好奇心、好胜心、思想偏见、虚荣心、对抗情绪等心理活动所驱使。这种心理和行为一般发生在青年工人身上,但在其他工人身上也会发生。在生

7、产活动中,具有逆反心理的人对安全规章制度也容易产生对抗行为,故意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而发生事故的事例也时有发生。由逆反心理造成的对抗行为通常表现为两种方式:其一是显性对抗,例如当安全检查人员指出他违章操作时,他不但不加以改正,反而会大脾气,甚至骂骂咧咧,当面顶撞,并继续违章;其二是隐性对抗,例如,当受到领导批评后,表面上表示要立即改正,但当领导一走,仍旧我行我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阳奉阴违”。逆反心理很强的人,往往缺乏理智,不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