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47780112

大小:67.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4、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

2、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2.比较阅读法。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

3、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二、解题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三、朗读课文,归纳段意1.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3)归纳加点词的意义。①局促一室之内②髻鬟之始掠

4、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吾欲之南海何如①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然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③吴广以为然2、学生先朗读后回答,老师归纳:“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1)当助词,可译为“的”,也可不译,如①②;(2)当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也可代物,如③;(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④。“然”的用法主要也有以下几种:(一)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如①;(2)用在词头或句首,表示转折如②;(3)“正确,对”的意思,如③。(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1.第1自

5、然段。冻风时作:冻风.冷风。作,起。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局限。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2.第2自然段。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润湿。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泼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鳞浪层层: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词词尾。新开,刚打开j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hui面,洗脸。掠,梳掠。柔梢披风:披风,在风中散开

6、。披,分开,散开。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红装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凡曝沙之鸟:瀑,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毛羽鳞鬣,鸟的羽毛,鱼鳞鱼鳍。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3.第3自然段。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

7、。惟此官也:此官,当时作者任顺行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恶能无纪:恶,安、怎么。无纪,没有记游的文章。五、集体朗读,思考讨论阅读思考: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讨论明确,归纳要点:1.气候特征是"

8、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2.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3.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