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华师大版第5册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word教案

2019华师大版第5册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word教案

ID:47782934

大小:63.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3

2019华师大版第5册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word教案_第1页
2019华师大版第5册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word教案_第2页
2019华师大版第5册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word教案_第3页
2019华师大版第5册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word教案_第4页
2019华师大版第5册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华师大版第5册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华师大版第5册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19世纪末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学习从课文的图表中提取信息,了解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对中国的严重危害。2.过程与方法:了解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加强经济侵略的新动向。学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进行比较。讨论如何评判义和团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史实,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

2、本性,确定“勿忘国耻”,“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沦为完全投靠帝国主义,维护封建统治的“洋人的朝廷”。二.教学要点:重点:《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三.教学过程学习导论:回顾1.列强发动的4个侵华战争:①第一次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使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人民掀起的3个革命高潮: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都不能救中国。第

3、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一.学法指导:1.瓜分狂潮的4种形式①资本输出:比较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时间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方式不同: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实质不同:控制殖民地的商品市场-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命脉②强占“租借地”——③划分势力范围。方法:观表和观图强调:租借地:①德国:最早强占租借地,是标志 ②英国:南方和北方都有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①俄国:面积最大。②英国:经济最发达。③美国:没有。复习巩固:香港问题之始末:①《南京条约》(1842年)-割香港岛②《北京条约》(1860年)-割九龙司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

4、年)-强占新界④《中英联合声明》(1984年)-香港回归 ⑤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7.1)知识拓展:比较租界和租借地:租界:指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半殖民地国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租借地: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地与租界的区别:①主权所有不同:租借地名义上属中国,租界属列强。②地理位置不同:租借地是沿海重要港口,租界是在大城市中。③时间期限不同:租借地有时间限定,租界是永久性的。名词解释:什么是势力范围?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他国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

5、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④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强调:背景-目的-内容(机会均等,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影响(3个)一.学法指导:2.义和团运动含义:清代活动于山东、河南、直隶等地农民的秘密反清组织,原名义和拳(图)直接原因:传教士的压迫。(观图)口号:扶清灭洋。(观图)强化练习: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材料二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怨不伸。”(1)根据材料一,指出“鬼子”指什么?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鬼子”指帝国主义侵略者。根本原因是指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根据材料二

6、和所学知识指出“和约”和“民怨不伸”各指什么?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和约”指帝国主义国家与中国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怨不伸”指帝国主义欺压百姓,而中国人民却无处申冤。直接原因:教会势力猖獗,导致人民起来反抗。强化练习:2.观图,回答问题(1)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答:甲午中日战争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强化练习:3.请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积极性和局限性。答:积极性:具有爱国的性质,可减少发展阻力,易于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向帝国主义发起冲击。局限性:易使群众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性;同时具有盲目

7、排外的色彩。说明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抵抗的巨大力量。知识拓展:从小说了解义和团运动。展示: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的片段。(略)一.学法指导: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①原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展示:欧洲列强攻击义和团的漫画:《中国恐怖分子向他们的皇帝和太后炫耀人头》   《义和团在屠杀儿童》、《基督世界联合起来,打到清国去,拯救基督徒!》说明: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是帝国主义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