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阿Q正传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阿Q正传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4

ID:47795596

大小:52.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阿Q正传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阿Q正传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阿Q正传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阿Q正传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4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阿Q正传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阿Q正传备课资料粤教版必修4难以想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果少了鲁迅,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脊梁,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与他同时代的人,而且经久不衰,对后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学创作,则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文人的创作;他的作品甚至超越了时代,即使是身处世纪末的中国,仍能感受到鲁迅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鲁迅以深刻的观察无情地解剖了旧中国的种种病态现象,对于他的时代和民族,鲁迅始终是超前的。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以一支犀利的笔,捅破了“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

2、小说中的人物一起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这实际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在《阿Q正传》里,鲁迅不仅刻画了一个旧中国社会里的典型的农民形象,而且还揭露出了造成个人精神病态的社会,由此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而封建社会对人的吞噬,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阿Q在临刑前的幻觉中看见饿狼的眼睛在咬他的灵魂,就暗示了这一点。鲁迅对病态社会的反思,来源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以及立足于中西方两种文化之上,再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反观。鲁迅出身于浙江绍兴的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里,因为家道中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他自己在《〈呐喊〉自序》里回忆道:“有谁从

3、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少年鲁迅曾随母亲到绍兴乡下皇甫庄舅父家避难,在亲眷中受到了冷遇,被视为“乞食者”。加上后来留学日本,在异域受到的白眼和轻蔑,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在这个没落的大家,从小就受到了包括儒家正统文化以及佛、道、墨、法等非正统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熏陶。以后,他前往南京求学,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之后,又东渡日本,对西方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在经历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大变迁之后,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更加透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想。鲁迅认识到,进入近代以来的中国之所以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

4、面,同国人“宁蜷伏堕落而恶进取”的心态是分不开的。这种心态虽然与国内外统治者所造成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密不可分,但究其深层原因,则不得不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心灵的束缚和毒化。以儒道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特点,儒家文化倡导温柔敦厚,强调君子之志思无邪;道家文化则强调无为,人自然变得心如槁木,无所追求。儒道合力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自然使中国缺少反抗之音。而潜移默化下的中国社会,则是精神受奴役而不自觉,麻木愚昧而不觉悟,甚至麻木到不以苦为苦,对别人的痛苦只报以隔膜和冷漠,甚至狠毒凶残。阿Q对于自己的生生死死一片浑浑噩噩,全然没有自己的意识,就算是杀头,他也只记起多年前遇到的一只饿狼的眼睛,未及

5、细想,“耳朵里就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全未庄在阿Q死了以后,都说阿Q坏,城里舆论则“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就连吴妈也正眼不瞧阿Q,“却只出神地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这一幕幕凄惨隔绝而又充满恐惧的人生,构成了旧中国冷酷的生存现实。对国民性,鲁迅已经思考良久,早在宏文学院,他就经常和许寿棠讨论这样三个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他们此时的讨论虽然还不成熟,但是已经初步认识到了国民性中的奴性和缺乏反抗性。到了写作《阿Q正传》的年代,他对国民性的认识渐趋成熟,阿Q的精神就是“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是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

6、”。阿Q精神的核心就是精神胜利法,阿Q最爱面子,为了争面子,显示自己比别人高一点,他和人争豪气,比名气,发脾气,但偏偏阿Q是未庄最低一级,要权无权,要钱无钱,于是他头上那“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也成了他的骄傲,他向人们讲他进城的见闻,企图在煎鱼、葱丝、条凳和叉麻酱上找到自己见多识广,因而比未庄人优胜的证据,而同时,以同样的原因说城里人的可笑;虽然见了赵太爷等战战兢兢,挨了耳光还得意洋洋,但是见了王胡等和他差不多的人却下意识地去欺负他,摆出自己高出一等的样子。阿Q的自卑过了头,便成了自高自大,面对不如意的现实,阿Q索性一头扎进由怯懦、羞耻、嫉恨、矜夸等等得过且过地建构起来的梦幻式的自我感觉中

7、,在自欺中麻木地过着,嘴里嚷着“我过去比你阔多了”“儿子打老子”等来安慰自己;在这样的心理中,“人上人”和“人下人”是同时存在的,而这种由自轻自贱养育的混沌和狂妄,正是中国人普遍的、与生俱来的精神存在。而且,鲁迅的独特性还在于,他虽然残酷地剥去了精神胜利式的欺和瞒,断掉自我逃遁的退路,但他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此。他的最终指向是“绝望的反抗”,反抗社会,更是反抗自身。所以,他对阿Q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的呐喊,是“铁屋中的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