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精练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精练

ID:47804669

大小:654.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1-15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精练_第1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精练_第2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精练_第3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精练_第4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精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精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01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表明A.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答案】A2.“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

2、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封建”均是依据血缘关系进行的分封,以血缘关系来维护统治,反映出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项正确。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衰亡的根源,与材料反映分封制危及政治统治不符,排除A。材料反映分封制危及政治统治,而不是“宗室拱卫专制王权”,排除B。材料反映分封制危及政治统治,而不是封建体制日趋完善,排除D。3.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

3、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C.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答案】B【点睛】本题以分封制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等,结合分封制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4.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这一变化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答案】A【解析】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级诸侯,这相

4、对于之前松散的内外服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未实现中央高度集权,并未建立起集权统治,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确立是在战国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未体现是否扩大统治范围,故D项错误。5.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宗法关系决定贫富差距B.分封制度制约墓葬等级C.血缘关系主导墓葬规制D.宗法制度维系礼乐体制【答案】C【点睛】

5、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6.每年高考后,一个省一个分数线和“本地化”特色高考录取制度总会成为吐槽主题。其实这种类似技“分地而取”的原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时由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拉大,导致科举结果南北中试者人数失衡。为此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开始实行“南北卷”,南北分开录取。南北卷的做法:A.体现了科举制的客观公正性B.典型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

6、专制性C.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D.其合理性在于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分地而取”的办法有助于不同地区的考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结果能达到南北平衡的状态,从而维护南北政治的平衡与全国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也能够促进民族间的整合,故D项正确;材料的做法与公平公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南北卷”的做法无法体现专制性,B项错误;士族门阀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唐代之后士族门阀制度逐渐消亡,因此该做法并不是为了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排除C项。7.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

7、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乡、里、亭是秦朝最基层管理机构,地方推选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担任乡、里、亭的官吏,有利于让皇帝或政府的命令直达百姓,故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反映乡、里、亭的官吏由地方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不能体现其它官员也是这种情况,排除B。材料反映秦朝通过设置乡、里、亭官吏,加强对最基层的管理,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继承的信息,而是强调秦朝地主绅士是其

8、基层治理的基础,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结合秦朝郡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