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版高考地理 综合检测(二)湘教版

(全国)2019版高考地理 综合检测(二)湘教版

ID:47812513

大小:1.1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6

(全国)2019版高考地理 综合检测(二)湘教版_第1页
(全国)2019版高考地理 综合检测(二)湘教版_第2页
(全国)2019版高考地理 综合检测(二)湘教版_第3页
(全国)2019版高考地理 综合检测(二)湘教版_第4页
(全国)2019版高考地理 综合检测(二)湘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2019版高考地理 综合检测(二)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综合检测(二)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山西省实验中学质检)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

2、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1~3题。1.图中四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  )A.①国B.②国C.③国D.④国2.据图预测,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  )A.1992年B.2000年C.2021年D.2050年3.下列有关四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国的劳动力人口短缺B.②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C.④国比③国经济总量大D.②③两国均为发达国家(2018·银川市第一中学)北京时间2017年1

3、月30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的“雪龙”号科考船行驶到南纬78°41′罗斯海水域。这是“雪龙”号在南半球到达的最高纬度,也刷新了全球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记录。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就选在罗斯海的难言岛(74°54′S,163°46′E),这里环境优美而纯净,蓝天白云、碧海雪山,地面多碎石。2月14日,考察队结束新站优化选址工作,返回中山站。据此完成4~6题。4.科考队员在罗斯海海域考察期间,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A.正午物影渐短B.难言岛上极昼范围缩小C.日出方位向北偏移D.罗斯海海上阴雨连

4、绵5.难言岛上碎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为(  )A.化学侵蚀形成B.工程建设导致C.海水搬运、堆积D.冰川作用形成6.罗斯海的洋流(  )A.顺时针环流B.逆时针环流C.由南向北流D.由北向南流(2018·福建质检)米粉的生产工序主要有浸泡、蒸煮、打揉、压条,经数日晒制而成。福建沿海某村生产的米粉口感独特,畅销国内外。下图示意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读图完成7~8题。7.晴朗的下午,下列四个地点中最适合晒米粉的是(  )A.甲B.乙C.丙D.丁8.近年来该村米粉生产企业到广东、江苏等地设厂,这有利于(  )A.获取优质原料

5、B.提高市场竞争力C.增强集聚效应D.降低劳动力成本(2018·泉州市第五中学模拟)目前,科研人员可基于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可全面地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读图完成9~10题。9.通过分析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B.森林火险等级增加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D.基

6、岩裸地不断增加10.该山地自然保护区中有可能生长着成片的阔叶树应为(  )A.桦树林B.胡杨林C.樟树林D.桑树林(2018·重庆市第八中学模拟)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11~13题。11.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12.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13.近年来,M处出现丰

7、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拆除水电站B.上游城市进程加快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2018·衡水市第二中学模拟)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的密度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4~16题。14.4~7月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是由

8、于(  )A.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吸收盐分多B.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盐分上升C.大气降水多,淋溶作用强D.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15.若该地单一种植春小麦,春小麦收获后(7月底),导致该地土地表层盐分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光照强B.温差大C.天气炎热D.多大风天气16.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增加绿色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