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聋校的语文语感教学的认识

浅谈对聋校的语文语感教学的认识

ID:47837116

大小:51.6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对聋校的语文语感教学的认识_第1页
浅谈对聋校的语文语感教学的认识_第2页
浅谈对聋校的语文语感教学的认识_第3页
浅谈对聋校的语文语感教学的认识_第4页
浅谈对聋校的语文语感教学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聋校的语文语感教学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聋校的语文语感教学的认识泸县特殊教育学校郑林英646100摘要:本文就聋校语感教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对正确认识聋校语感教学进行了阐述,转变了在聋校进行语感教学的错误认识;其次,对语感教学在聋校发挥的积极意义进行详实的分析;再次,聋校语感教学方法是老师最关注的问题,就方法也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最后,就聋校语感教学遇到了问题进行总结,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说明。关键字:聋校语感教学引言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搞)》规定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而可见语感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情意化教学策略,

2、也在逐步地渗透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聋生身心的发展特点,显然聋校语感教学与普校语感教学有其显著的差异,差异的存在又促使一线的老师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就是素质教育对聋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何在聋校中培养聋生的语感?这是当前每一位聋校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聋校实习语文课的实践经验,对语感教学谈谈初浅的认识。聋校学生经过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语文课学习,课堂上老师大汗淋漓地教,聋生费尽心思的学。但是,真正又有几个学生做到“聋而不哑”、适应社会生活。相反,“读不懂,说不出,写不通”的“三不”现在越来越严重。1那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经过张爱芬和杜晓新研究发现

3、:以口语教学为突破口,可以提高聋生整个文化的心理素质,促进聋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化参与的程度,面向聋生的成长和发展,可以改变当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病,即脱离语言文字,作支离破碎的架空分析和过于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2从而看出,语感教学明显的优于传统教学,它充分发挥了聋校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培养聋生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了聋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还处尝试阶段,聋校语文老师结合聋生的身心特点正在寻找适合聋校语感教学的方法。一、正确认识语感教学一些聋校对语感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他们要么忽视了语文课语感教学的重要性,要么将传统的齐读课文、单独读课文教学替代成语感

4、教学;有的学校老师即使注重语感教学,或以反复的读,或以分角色的朗读形式实现老师所理解的语感教学,因此语感教学的积极效果不能体现出来。关于语感教学,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其概念和特点,其次要了解语感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以及两者的关系,然后改变对语感课教学的认识。(―)语感的概念和特点2007年3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草拟的《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突出重点,削枝强干,重视积累、语悟、熏陶和语感,强化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将阅读教学具体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语感又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索,对语感教学的强调这一举措,是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提高国民素质教

5、育转轨所迈出的坚实一涉,必将有利于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合理、科学的开展语感教学,不论在普校还是在聋校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充分的发挥语感教学的积极功能,就要了解它、认识它、重视它。1、语感的概念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是这样解释的:“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3叶圣陶从人生活经验与语言信息感受力的关系方面进行说明提出了语感的概念。王尚文先生对于语感的理解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

6、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O吕叔湘认为应该把语感看成是对言语文字的直接感知,并说明这种“直觉地”感知是出于良好的语文习惯。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结合学习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原理,张鸿苓认为,语感的本质是认识主体在其心智功能的参与下,运用有关知识图式对外界言语信息的直觉判断和评价。2、语感形成的特点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现在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认为,“图式理论基本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是关于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中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运用的理论。按照图式理论,所有的知识都组

7、成为一定的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图式理论,为人们消除语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面纱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揭示语感形成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图式理论,张鸿苓总结出语感形成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性和迅速3张鸿苓:《语文学科教育研究》安徽出版社2004年版,第&)页°张必隐:《阅读心理学》第240、25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性。语感需要人们将以往获得的知识在言语实践中不断转化为更高层的知识,形成新的图式,新形成的图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