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ID:47854144

大小:62.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28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1页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2页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3页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4页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5页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6页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7页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8页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9页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鲁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编制目的为有效做好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防御和处置工作,确保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预案。第二节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结合鲁山县实际,编制本预案。第三节编制原则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二、山

2、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单位实行山洪灾害防御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负责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三、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布置,统一调度,公众参与,群专结合,尽可能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的原则,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监测和防控,做到在山洪灾害发生时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四、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预案

3、,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结合本乡(镇)、办事处、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每年汛前制定和修订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第四节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范围为鲁山县县域内突发性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处置。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概况鲁山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东麓,淮河流域沙河上游。地处东经112°14,—113°10和北纬33°34z—34°o(r之间。东邻平顶山市郊、叶县,南至方城、南召,西接嵩县、汝阳,北连汝州、宝丰。全县25个乡(镇)、办事处,558个行政村,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5万人。总面积2432.

4、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1.7万亩。一、水文气象条件及暴雨洪水特性鲁山县位于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上游,处在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C,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7°C,最低气温-18.TC;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6°C,最高气温43.3°C。县域西部是全省闻名的暴雨中心,暴雨突发性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鲁山县历年降雨量极不平衡,变化幅度较大。一是年际变化大。据1952-1979年28年降雨资料分析,最大降雨量1585mm(1964年),最小降雨量为516.7mm(1966年),最大倍

5、比3.07,年降雨量绝对值相差106&3mm。二是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900mm,降雨多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3%,最高达63.8%。三是暴雨强度大。四棵树、团城等乡镇是我省三大暴雨区之一。1961年9月2日,白草坪站一小时降雨110.0mm,何庄站1977年7月30日二小时降雨145.6mm,1956年6月20日六小时内降雨432.7mm,日降雨强度472.7mm,占年降雨量1422.6mm的33.2%。四是降雨量随地域分布不均。由于地形因素,太平洋气团推向大陆受到抬升作用,降雨梯度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西南部的平沟站年平

6、均降雨量1426.6毫米,北部孤山站年平均降雨量825.4毫米,偏东部的鲁山站年平均降雨量865.8毫米。由于河流上游植被覆盖差,加之陡坡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泥沙含量较高,中汤站实测年平均水蚀模数385吨/平方公里,鸡冢站年平均水蚀模数1171吨/平方公里。汛期暴雨洪水陡涨陡落,峰高量大,极易成灾。二、区域地形、地质、水土流失情况鲁山县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山峦重叠,河流密布。既有中山、低山,又有丘陵、平原,根据地形不同分为西部中山区、中部低山区、东部南北两侧丘陵区、东部山前冲积平原区四种类型。西部中山区,位于县域西部,一般海拔高程在4

7、00~800m左右,主峰石人山2153m,该区山势陡峭,群峰林立,岩石裸露。中部低山区,位于县域中部,海拔高程在250_400m之间,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土薄石厚。东部南北两侧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5(F250m,岗丘起伏,土层浅薄,该区土层多为花岗岩、片麻岩、结晶岩风化而成,质地松散,坡地大部分为农田,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东部山前冲积平原,海拔在90-150m之间,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第二节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鲁山县属丘陵山区,地形复杂,以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山洪灾害是我县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据资料表明:从1949年至19

8、84年35年中,共发生洪涝灾害17次,其中较大水灾7次(成灾面积8万亩以上),如1956年6月20日全县普降暴雨,日降雨量达308.4mm,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共死伤229人,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