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与创作教(学)案

文学欣赏与创作教(学)案

ID:47859562

大小:5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2-01

文学欣赏与创作教(学)案_第1页
文学欣赏与创作教(学)案_第2页
文学欣赏与创作教(学)案_第3页
文学欣赏与创作教(学)案_第4页
文学欣赏与创作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欣赏与创作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欣赏与创作教案一、课题:第三章散文欣赏与创作概述二、授课班级:04、05美术装璜,05公共管理(脱产)、中英文秘(业余),全校公修课班级。三、教学目的、要求:讲授诗词欣赏与创作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欣赏诗词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四、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1.《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5.司马迁《项羽之死》8.文化苦旅之《都江堰》(余秋雨)五、课程总学时、学时分配:共8学时,具体分配如下(一)概述;《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孟子·寡人之于国

2、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二)李斯《谏逐客书》;司马迁《项羽之死》;欧阳修《秋声赋》。(三)鲁迅《春末闲谈》;文化苦旅之《都江堰》(余秋雨)上述每段课各安排3课时。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一)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教材以基础,辅以音像材料,全方位调动视、听、感受、想象、思考的积极性,并且采取字、词、句、段解说、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诵读、理论联系实际评析鉴赏等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让学生领会和享受文学作品的审美内容与方式、方法。(二)结合堂上讨论、写作文学批评作业等师生互动形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

3、其文学鉴赏力,进而实现“我手写我心”,“我写故我在”学习参考.....,尝试开展文学创作活动,最终在社会上发表文学作品。七、参考书余秋雨《文化苦旅》等文集。八、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先进行鉴赏讨论,再分析。九、课外作业学习完毕有感而发,创作一篇散文,并对自己的这一作品写一篇鉴赏文章。十、课堂小结在学生中受到广泛好评和热烈欢迎,其学习热情空前高涨,06年度第一学期的全校公修课要增加班次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学生们非常热爱文学与欣赏课程,本学期这门公修课仅在海珠校区就有300多人选修,我系紧急增加班次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4、。他们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抑扬顿错高声诵读文学作品,探讨文学真谛,还写了很多热情洋溢的学习体会、心得的文章,普遍认为文学欣赏与创作的教学非常必要和实用。因为文学蕴藏着恒久的治世做人之道与管理智慧,掌握、传习、运用文学的综合思维,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挖掘古代思想家的智慧,汲取生活智慧,并且与当代的思维相结合来指导工作,使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什么是最适合中国人的传统东西,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实现跨学科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对话,解开管理人的困惑,正是现今信息时代极为渴求和企盼的。所以很高兴

5、能够在大学阶段继续语文学习,圆自己热爱文学的梦,也十分感谢老师们从中灌输的为人处世之道和文学审美方式方法,培养他们一个良好的心态,学会洞明世事的知识和如何做人、做学问、写作,懂得社会上各式各样人物的复杂心理,为今后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手写我心”“我写故我在”,有感而发,同时还成立了《云帆社》等社团,积极投稿尝试文学创作,相当部分的同学已经在《活色校园》和《校报》等的文学专版上发表作品。学习参考.....第三章 散文欣赏第一节 散文欣赏概说一、散文概说    1.散文的含义    l广义散文广义的散文与韵

6、文、骈文相对,泛指除诗歌之外的一切文学作品。    l狭义散文狭义的散文与诗歌、小说、剧本并称,是文体“四分法”中的一种。现代人又称其为“美文”、“不同凡响的美的文学”。    2.种类    l叙事写人散文    l写景状物散文 l议论说理散文    3.特征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    l形散    Ø内容散    Ø“章法”散    Ø“笔法”散    l“神不散”        Ø题旨鲜明,意蕴通达。不论散文怎样“散”,但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作者总是围绕一个主题,放开去,收拢来。    Ø内在韵味、情

7、趣笼罩着全篇,或清新、或隽永、或华美、或古朴,因作者的风格而异。情趣虽各异,归旨却为一。4.如何使“形散”与“神不散”有机交融,需要作者的筹思和才华。    5.吴伯箫:说真话,叙事实,写实物、实情,这仿佛是散文的传统。古代散文是这样,现代散文也是这样。《<散文名作欣赏>序》二、散文欣赏    散文鉴赏的根基也只能是“形散而神不散”。    1.品散文的神韵    l诗有“诗眼”,散文有“文眼”。“文眼”是指能表达或暗示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的警策词句。    Ø刘熙载:“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

8、待眼光照映。”《艺概·词曲概》    Ø玛拉沁夫:抒情和叙述的目的是引出发人深思的哲理。《哲理的探索》    Ø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被称为“千年绝唱”,首句“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谓“文眼”。    Ø柳宗元《捕蛇者说》中,“苛政猛于虎”,可谓“文眼”。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