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

ID:47866011

大小:2.66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0-30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2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先秦时期一位思想家颂扬道而贬低人的力量,认为政治干涉是罪恶的渊薮,如果让百姓任其自然,他们将和大自然以及彼此之间和谐相处。这位思想家应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让百姓任其自然,他们将和大自然以及彼此之间和谐相处”的信息可知,这是主张治理

2、国家要顺其自然,体现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这是道家的老子的思想,A项符合题意;孔子主张仁和以德治民,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韩非子主张法治等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故选A。2.汉高祖六年刘邦封刘交为楚王,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三郡三十六县,是西汉初年势力较大的一个藩国。由此可知汉初在地方上实行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郡国并行制,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A项在春秋战国时已经瓦解,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汉初分封同姓王,是郡国并行,不是郡县

3、制,排除B;根据材料“刘邦封刘交为楚王,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三郡三十六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为维护刘氏天下的地位,分封了一些同姓王,形成了汉初地方的的郡国并行制,C项符合题意;D项是元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故选C。3.学者研究发现,曹魏政权建立后颍川地区除了陈氏、荀氏、钟氏、杜氏、枣氏、褚氏等大族之外,很少再有其他姓氏的人才出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制度因素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A项主要是战国时

4、期,商鞅变法以军功授爵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西汉推行的以人的品德为主要根据的制度,曹魏时已被九品中正制取代,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曹魏政权建立后,颍川地区除了陈氏、荀氏、钟氏、杜氏、枣氏、褚氏等大族之外,很少再有其他姓氏的人才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魏晋时期在选官制度中推行以门第和出身为主要标准的九品中正制的实行,造成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C项符合题意;D项是隋朝以后推行的选官制度,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故选C。4.史书描述某一工具:“甃石(砌石)以截溪流,置车于中,轮郭上系竹筒数十,溪流自为激运,以次汲输于田,不假人力,而灌溉沾足。”这一工具

5、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筒车,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图片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A、B、C三项都是人力工具,不符合材料“不假人力”的信息,根据材料“轮郭上系竹筒数十,溪流自为激运”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种灌溉工具,再根据材料“不假人力,而灌溉沾足”,可知这是非人力工具,D项筒车就是水利灌溉工具,D项符合题意。故选D。5.有学者评述某一书法作品:“纵笔如兔起骸落,奔放不羁,纵横挥斫,一气到底。”下列作品与这一书法作品风格一致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纵笔如兔起骸落,奔放不羁,纵横挥斫,一气到底”,可知这是对草书的描述,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隶书,排除;C项是楷书,排除;D项是行书,排除。故选B。6.明朝官员唐枢在《御倭杂著》中提出:“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中国与夷,各擅土产,故贸易难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唐枢旨在A.提倡中外通商政策B.批判唯利是图观念C.倡导华夷平等理念D.强调中外物产差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和外国的交往是大势所趋

7、,且中外各有自己的特产,利益的驱使也使中外贸易相互联系,所以材料中作者是在提倡中外通商政策,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对唯利是图观念的批判,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华夷平等的信息,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故选A。7.2018年4月11日,一件从圆明园流失出去的西周青铜器虎蓥竟在23分钟内拍出了41万英镑的高价。与这一文物的流失密切相关的事件应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